吕氏费尽心机,耍了无数上不了台面的小花招,却不过是螳螂挡车,徒增笑料耳。
朱允熥长久以来的卓越表现,让他获得了皇祖父朱元璋毫无保留的青睐。
在颁布明旨,确立朱允熥元嫡身份之后,
朱元璋又乾坤独断,正式下诏,为嫡皇孙朱允熥与中山王徐达嫡长孙女赐下婚约。
京师内外,南北各省,任谁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这大明的国本总算是定了下来。
准皇太孙的婚事,是国之大事。仅仅是订婚仪式,程序就复杂透顶,礼部尚书领着翰林院的那帮大学士,通宵达旦翻阅典籍,起草仪注,先后写了六稿。
朱元璋亲自定下规格——比照太子朱标当年迎娶开平王之女的礼制,降半格。
这份荣宠,朝野内外无不咂舌。
礼部和宗人府的官员,先后三次前往中山王府交接。
徐辉祖更是先后两次到宫里来谢恩,第一次是觐见太子,第二次是觐见陛下。
无上的荣宠从天而降,徐家阖府上下忙得不亦乐乎,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由衷的喜悦。
徐达死后追封中山王,配享太庙;
徐辉祖袭爵魏国公,任五军府实权都督;
徐达长女为燕王妃,次女为代王妃;
现在徐辉祖长女又成了嫡皇孙妃。
徐家风头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朱元璋为了替朱允熥铺路,真的是下了血本。
舅姥爷蓝玉和舅舅常昇不是不靠谱吗?那么现在就给允熥找一个靠谱的老丈人。
徐辉祖的背后,除了淮西勋贵之外,还有燕王和代王。
除此之外,最受朱元璋宠爱的蜀王朱椿,还是蓝玉女婿。
这样一来,就相当于给朱允熥上了七八道保险。
从藩王到勋贵,全部都是朱允熥坚实的后台,真的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准嫡皇孙的婚事是天大的喜事,仪制自然不同凡响。
诏令既下,整个南京城如同上紧了发条的巨兽,轰然运转起来。
礼部与宗人府衙门前车马络绎不绝,官吏们抱着典章文书奔走不息,核流程、备器物、发请柬,忙得脚不点地。
五城兵马司的兵丁早早净街清道,锦衣卫大汉将军于沿途关键节点布岗,鹰扬虎视。
宫内更是张灯结彩,太监宫女穿梭如织,将喜庆气氛渲染到极致。
所有这一切,全是太子朱标亲自督办,而一场旨在向天下昭示圣心归属的重头戏,则在乾清宫内庄重上演。
吕氏与朱允炆自知大势已去,唯有暗自垂泪而已。
乾清宫内,香霭缭绕。
朱允熥静立于祖父御座之侧,当他看到鱼贯而入的三位老者时,心头不由猛地一跳。
‘宋国公冯胜、信国公汤和、颍国公傅友德!’
他在心中默念着这三个重若山岳的名字,
‘爷爷今日竟把这三尊真神都请来了!这可是真正的龙虎会!’
他的目光首先落在为首的冯胜身上,只见其身形魁梧,不怒自威,步履间带着沙场宿将特有的沉稳与煞气。
‘这位宋国公,当年横扫辽东,纳哈出二十万大军望风归降,军功之盛,在淮西旧部中稳居前五。
不过性子也桀骜,当年北伐时曾因争功心切,未得诏令便擅自回京,被爷爷狠狠申饬过。看来猛将也需牢笼驾驭。’
随即,他又看向一脸笑模样,显得随和无比的汤和。
‘信国公更不得了,与爷爷是光屁股玩到大的总角之交,资历最老。
最难得是他那份通透,开国后急流勇退,主动交出兵权回家养老。
也唯有他,敢在爷爷面前毫无拘束地插科打诨,这是旁人求都求不来的情分。’
最后,他的视线扫过略显沉静的傅友德。
‘颖国公虽是后来归附,却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早年有‘七战七捷’的彪悍战绩,攻坚拔寨,无往不利。
只是……他并非淮西嫡系,这出身终究让他比前两位更多了几分谨慎,在御前从不多行一步,多说一句。’
将这三位经历不同,性格各异,却同样功勋彪炳的开国猛将尽收眼底,朱允熥只觉得一股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几位老帅叙过礼后,汤和便瞅着空子,笑嘻嘻地开口:
“上位,今日把咱几个老家伙喊来,总不能干坐着磨嘴皮子吧?这宫里难道连顿便饭都舍不得?老臣这肚子里,酒虫可要造反了!”
朱元璋闻言笑骂:“好你个汤鼎臣!活儿还没干,就惦记着吃饭?你这哪里是酒虫造反,分明是馋虫成精!”
一旁冯胜声如洪钟地帮腔笑道:“上位莫怪,鼎臣这是早年饿怕了,落下病根了!有何旨意,臣等无不遵从。”
看着这几位功勋卓着的老人,在祖父面前如同老友般谈笑风生,朱允熥只觉得又新奇又有趣。
听到汤和那毫不拘谨的调侃,他几乎要忍不住笑出来,却又不得不死死抿住嘴唇,强装出一副严肃的模样。
“什么活儿?”汤和眼睛一亮,“莫非是有仗打?我正手痒着呢!上位,你赶紧言语!是北伐鞑虏,云南剿蛮,还是东征倭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洪武嫡皇孙:家父朱标永镇山河请大家收藏:(m.zjsw.org)洪武嫡皇孙:家父朱标永镇山河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