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上,陈塘关已完全控制,所有可疑人员均已抓捕。”宇文峰匆匆前来汇报。
他简要陈述了陈塘关内的处置情况,尤其是关于细作的缉捕。
“这些事你们锦衣卫自行处理便可。现在关键是冀州方面的动向,有没有最新消息?”苏牧摆了摆手,示意不必详报,他更关注冀州的军情变化。
宇文峰低声回报道:“主上,根据最新情报,安云天已调动丰台大营的五万兵马,似乎有所察觉。”
“嗯,这也不意外。陈塘关失守的事瞒不了太久,敌人迟早会知道。不过安云天这么快就调集丰台大营五万兵力,倒是出乎我的意料。”
苏牧并不意外消息走漏,他之所以如此行动,正是看准敌军即便反应再快,短时间内也难以大规模调兵前线。他要抓住这个时机,迅速攻城略地,能占多少是多少。
若能拿下整个冀州自然最好,就算不行,占下一半也是胜利。
得知冀州已调动丰台大营五万兵马,苏牧决定命吕布为先锋,一路推进,兵锋直指邺城。
到那时,安云天必将调动重兵驻守邺城,以阻挡南下之敌。
邺城作为冀州的核心地带,不仅是州府所在,更是贯通南北的交通要冲,堪称北方四州的心脏。
一旦邺城失陷,冀州便将全境易手,并波及中原,连邻近的并州与幽州也难以幸免。
“吕布,你率三千玄甲军为先锋,一路南下直取邺城。后续将有两万北府军铁骑支援。你的任务是把冀州边军尽数集结至邺城一带,明白没有?”
吕布躬身领命:“主公,布明白了。”
言罢,吕布策马率三千玄甲铁骑出陈塘关,一路向南奔袭。
“这样安排,后勤补给能跟上吗?”黄蓉在苏牧布置完毕后,低声自语。
在她看来,苏牧此举比原计划更为冒险。一旦粮草供应不上,那两万余骑兵岂不危在旦夕?
按照苏牧先前的部署,本应迅速出击、步步为营,确保每占一地皆能巩固。但如今却令吕布径直南下,沿途城池均不作攻占,倘若后路被断,玄甲军岂不成孤军深入?
“我已安排北府军随后推进,逐一攻占沿途城池,不必多虑。”苏牧从容回应。
“理论上虽可行,实际操作是否会有差池?”黄蓉仍难放心,总觉实际与谋算之间总有出入。
“不会。边军战力如何,我比你清楚。除非丰台大营五万主力北上,否则战局不会逆转。各县边军兵力薄弱,以吕布之勇,破城不难。”
苏牧摇头否认。原因无他:边军实力不济。
冀州真正精锐只有两支:丰台大营的五万主力与邺城三万守军。这八万人才是冀州支柱,而所谓边军,早已不堪大用。加之此前已折损五万边军,余部又分散驻防,如何抵挡吕布所率玄甲军?
幽州情形相仿,精锐唯有汤山大营五万兵马与蓟城三万守军。至于边军,百年前尚可一战,如今已不足为虑。
当然,边军的实力虽然不算出众,但用来吓唬人倒是绰绰有余,而且边军人数众多,动辄号称十万,实际上真正能投入战斗的兵力也就三到四万,终究是指望不上的。
“既然你都承认丰台大营和邺城守卫军战力强大,为什么还让吕布进军邺城,并且特意强调调兵前往?这不是逼着对方和你硬拼吗?”
黄蓉仍然感到不解,继续追问苏牧,她很想弄明白他这样做的用意。
“邺城位置极为关键,是北方四州的心脏,也是连接南北的交通枢纽。一旦攻下,就意味着冀州将全面失守,同时波及并州和幽州。因此,我打算在邺城之外,一战定下大局。”
苏牧的用意,是在邺城外围一举歼灭冀州的精锐部队,这样一来,日后攻占整个冀州就会顺利许多。
黄蓉听了,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吐槽道:“就怕对方也是这么想的。再说幽州和并州那边呢?万一他们派兵支援怎么办?”
“没有皇帝的命令,这两州的州牧绝不敢擅自调兵进入冀州,否则就有谋反之嫌。”苏牧不以为意地笑了笑。
他接着补充:“尤其是在眼下这个敏感时期,就更不可能了。何况,锦衣卫在那两州一直暗中活动,一有风吹草动,我会立刻掌握。”
什么时期?
自然是苏牧起兵的这个节点。
若有州牧胆敢在无皇帝调令的情况下私自出兵,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即使冀州形势危急,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黄蓉觉得难以置信,忍不住继续吐槽。
苏牧只是耸了耸肩,语气平静:“当然,除非皇帝下旨,否则他们不可能派兵支援冀州。”
再加上北府军已把守各处要道关卡,这些担忧也就显得多余了。
黄蓉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应。
就在这时,邀月忽然插话:“所以我一直说,这家伙运气不错。”
“呃……邀月姐姐真的这么想吗?”黄蓉眨了眨眼,有些意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综武:人在边城召唤铁骑横扫北蛮请大家收藏:(m.zjsw.org)综武:人在边城召唤铁骑横扫北蛮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