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蠢!你怎么这么糊涂!”见慕容复还不肯放弃在江南起事的念头,慕容博气得脸色发青。
扬州是江南中心,哪是你能起事的地方?
东州却不同,那里一面靠海,可以借助海上力量。就算兵败,也有退路可走。
说白了,就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其次,也方便将燕子坞的武功秘籍与金银财宝转移出去。
慕容家财富庞大,若走陆路搬运,必然引人注目,再加官府盘查,哪那么容易运走?
但若从海路转移,便大不相同。
因此,慕容博坚信自己的办法更妥当。
虽然慕容博谋略眼光不算高明,但有些方面比慕容复强得多,至少懂得留后路,也能考虑到种种意外。
若按慕容复那样行事,恐怕难以成事。
“老爷、公子,请先冷静。”邓百川见状,连忙上前劝阻。
他明知不该插嘴,但身为慕容家忠心家臣,仍挺身而出。
“你们已经尽力了,只是我这儿子……唉,不提也罢。”慕容博看向邓百川等人,对他们的忠诚予以肯定。
至于慕容复,他仍十分不满。
邓百川一边说着好话,一边表达自己的看法。
“老爷,公子为光复大燕确实付出良多,但老爷您的安排确实更为稳妥,我们也都认同。”
“怎么?”
慕容复一听,顿时大怒。
他怒视邓百川等人,厉声质问:“你们也认为在扬州起事不可行?”
不等邓百川回应,他又愤然说道:“那扬州州牧不过是个平庸之辈,我第一时间就能控制他,届时扬州岂不唾手可得?”
“复儿,江南世家大族林立,你控制一个州牧有何用?那些世家不听号令,你终究束手无策。”
慕容博气得不行,心想这儿子怎会如此愚钝?
扬州现在岂是我们能轻易动手的地方?
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一旦与众多世家为敌,哪还有余力专心复国?
这种事,哪有那么容易成功。
眼下应先在东州起事,再利用慕容家的声望与财力迅速招兵买马,尽快练成一支真正的精锐之师。
“爹,不听号令就杀,有何可惧?”慕容复认为,江湖与朝堂皆是强者为尊,不服者杀便是。
慕容博无言以对。
我这儿子怎会如此天真?
你以为那些世家没有高手吗?
还想杀光?
你一人能杀多少?
扬州世家何其之多,根本数不清。
此外,尚有数个根基深厚的千年世家,底蕴之深,连慕容博亦难以尽窥其中隐藏的老辈强者。
试想,仅凭我慕容一家,又如何与之抗衡?
慕容博对世家心存忌惮,因而选择在东州起事。一方面因地理之便,另一方面,则是因东州世家的势力远不及扬州。
虽仍需应付当地士绅富户,但与世家相比,这些势力尚易满足,只需给予足够利益即可。
然而世家所求不同——他们重视出身与血统。慕容家身为异族,难以获得他们的支持。
因此,慕容博深知,若在扬州高举“光复大燕”之旗,必遭覆灭。唯有在东州,倚仗海上力量与家族多年积累,或有一线生机。
当然,若非宣州叛乱在先,慕容博亦不敢如此迅速起事。
他深谙“枪打出头鸟”之理。如今有人率先发难,加之目睹大夏国力衰退,他认为时机已至,决心冒险一搏。
“公子,杀戮无法解决问题,我们亦无此实力。”邓百川保持清醒,深知此举不可行。
铲除世家?他与公治乾常年在外,深知世家根基深厚,绝非慕容家所能撼动。
“不必多言,”慕容博果断下令,“限这几日内将参合庄物资尽数转移,全部运往东州。”
他不再与儿子多言,直接敲定决策。
随后,慕容博特意强调:“抵达之后,即刻起事,打出光复大燕旗号。”
此言既为安慕容复之心,亦防其滋生事端。
为此,慕容博决定亲自督导儿子修习参合指等武功,庄中事务皆交邓百川等人打理,以免慕容复再度插手。
慕容复虽心有不甘,却因父亲强势,只得顺从。
此时,邓百川近前低声请示:“老爷,那边……”
慕容博知其意指,摆手冷然道:“不必理会。王家与我们非一路人,任其自便。”
曼陀山庄不必过问。
至于是否受牵连?慕容博心知不会——只因那是王家一脉。
王家乃顶尖世家,曼陀山庄属其分支,纵使关系疏远,亦非他人可轻易动摇。
然而,姑苏王氏终究属于王家一脉,因而无人敢轻易寻衅滋事。
因此,慕容博并未觉得有何不妥。
即便真有问题,又与我何干?
……
另一边,当朝廷再次调遣十万大军出征,慕容博亦准备于东州起兵之际,远在冀州的苏牧已进驻北部的莱阳城。
苏牧选定莱阳府衙为临时治所,命锦衣卫严密防守,又从北府军调遣三千精兵驻守外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综武:人在边城召唤铁骑横扫北蛮请大家收藏:(m.zjsw.org)综武:人在边城召唤铁骑横扫北蛮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