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万大人,我认为还需留意青州方面,万一有人……您明白吧?”安云天随即想起一事,低声提醒道。
“放心,我会安排下去。若有消息,一律截住。”万无量连连点头,他知道此事不可不防,立即做出保证。
若有其他消息,绝不能传到洛阳。目前唯一可靠的消息来源,就是安云天所言,其他皆不足为信。
那些或许都是敌人奸计,意图离间我大夏君臣……没错,正是如此。这些不实消息,必须从严处理。
荣奇都督与史文恭州牧皆已战死沙场,这是既定事实,是安云天亲口所述。
因此,绝不会有假!
“万大人,多谢!”
“安大人,时局不稳,你我更应互相扶持啊!”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相视而笑,心中各有盘算。正因为彼此利益相关,才会如此配合。
至于朝廷?
与我何干?
暂且放到一边吧!
暂且不提安云天、万无量等人各自的心思,眼下临淄城已被围得水泄不通,几乎看不到任何出路。
荣奇已经彻底放任自流,整日躲在州牧府中借酒消愁,对一切事务不闻不问。
显然,他只想浑浑噩噩地混日子。
这是在消极等死。
但荣奇可以摆烂,他手下的人却不愿意。于是田耕荣、马文京等人频繁活动,开始与城外的汉军联络。
毕竟当前局势已几乎毫无希望,为何不为自己找条活路?
再说,即便为大夏战死,又能得到什么?
田耕荣、马文京等人并非普通士兵,作为军中高级将领,他们深知大夏军队内部的作风。即便战死,最多也不过换来一句嘉奖。
而若皇帝认为不妥,可能连嘉奖都没有,甚至还会被追究责任——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毕竟一定会有人推卸责任,而像他们这样没有强大背景的将领,往往就是最好的替罪羊。
总而言之,为大夏死战到底,未必有好结果。
那为什么不投降?
主动投降或许还能争取宽大处理,何乐而不为?
当然,以田耕荣、马文京为首的一派是铁了心要投降的,但也有一部分人不愿意,那就是荣奇的嫡系部队。
虽然荣奇已经自暴自弃,但他的亲信却更加戒备,牢牢守住了临淄城的四座城门。
正因为如此,田耕荣和马文京不得不一再密会,商讨对策。
“徐文斌、柳宏才那帮人是铁了心要死守,他们想送死,我们可不想。”
“是啊,他们愿意,我们不愿意。但现在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全被他们的人把守,我们根本无从下手!”
田耕荣是个狠角色,他深知局势拖得越久越不利。一旦汉军大举攻城,城破之后会怎样?
结果难料,不如主动出击,或许还能保全性命。
于是田耕荣狠下心来,厉声道:“不能再这样耗下去了,必须冒险一搏。”
马文京心中一动,看向田耕荣,低声问:“你的意思是……”
“城里的几个世家也不想再撑下去了,已经有人暗中联络,问能不能开城门。”田耕荣压低声音,透露了自己掌握的消息。
“可靠吗?”
马文京担心这是不是世家设计的陷阱,意图引他们上钩。
要知道汉王对待世家向来严苛,这些名门望族当真会轻易屈服吗?
马文京谨慎地开口:“汉王对世家向来不友善,这些世家......”
“青州世家历来如此。若是主动投诚,或许还能保全部分家业。待城破之时,谁又能预料汉王盛怒之下会作出什么举动?”田耕荣边说边做了个抹喉的手势。
“确实如此。城破之后结局难料,若能选择自然要抢占先机。有了功劳傍身,处境总会好些。”马文京若有所悟地点头,显然认同了田耕荣的分析。
“既然如此,田老弟可有什么良策?”既已作出决断,马文京便直截了当地询问田耕荣的计划。
“老兄请看,如今四门虽由徐文斌、柳宏才二人掌控,但要说毫无破绽却未必。眼下情势危急,上头执意顽抗,底下将士未必情愿。东门守军中就有部分士兵心存犹豫,我们正好从此处着手。”
田耕荣行事果决,已然找准突破口,决定从东门打开局面,控制城门迎接汉军入城。
“此事必须速战速决。你我二人需亲自上阵,一人负责攻占城门,一人率部阻击援军,意下如何?”
“好!那就由为兄来担当夺城之任!”马文京主动请缨。
田耕荣轻叹道:“此事凶险,还是让我......”
“不必多言,我来。”马文京摆手打断,态度坚决。夺城之事,他当仁不让。
“老兄年事已高,还望三思。小弟年轻力壮,理当承担重任。”田耕荣仍想劝说。
但马文京心意已决,转而询问行动时机:“休要再劝。何时动手?今日?明日?还是后日?”
见劝说无果,田耕荣叹道:“尚需时日联络布置,急不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综武:人在边城召唤铁骑横扫北蛮请大家收藏:(m.zjsw.org)综武:人在边城召唤铁骑横扫北蛮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