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缙身着青色官服,缓步踏入甘露殿的那一刻,整个朝堂的目光,瞬间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有好奇,有审视,有嫉妒,更有毫不掩饰的怨毒。
王缙(王秀)对此视若无睹。
他目不斜视,穿过百官队列,走到大殿中央,对着龙椅上的李显,躬身下拜。
“臣,翰林待诏王缙,叩见陛下。”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回响在每一个人的耳边。平静,从容,没有丝毫因为这等大场面而产生的紧张和惶恐。
单是这份气度,就让不少老臣暗暗点头。
“王缙,平身。”李显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欣赏。
“谢陛下。”
王缙站直了身体,目光平静地迎向了皇帝。
“姚州的军报,你都知道了?”李显问道。
“臣在来时路上,已听传旨公公略说了一二。”
“好。”李显点了点头,单刀直入,“当初你的奏疏,朕已经让高力士取来了。你曾言,姚州之乱,当以‘剿抚并用,以抚为主’。现在,朕要你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再跟朕,跟诸位爱卿,详细说一说,你这策,究竟该如何实施?”
来了!
王秀的精神,在这一刻高度集中。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向皇帝陈述方案,更是一场朝堂辩论!他要面对的,是满朝公卿的诘难和质疑!
王缙(王秀)深吸一口气,朗声说道:“回陛下。臣之策,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名为明正典刑,以示雷霆。”
“姚州叛乱,首恶必究。臣请陛下,立刻下旨,昭告天下,将叛首莫折念等人,定为国贼,凡我大唐军民,皆可讨伐之!同时,严令剑南道大军,即刻开赴姚州边境,形成兵临城下之势,但不主动进攻,只为震慑!”
“此举,是为‘剿’。是要告诉那些叛逆,大唐天威,不容侵犯!是要告诉那些摇摆不定的人,与朝廷作对,只有死路一条!”
他的话,掷地有声,充满了肃杀之气,首先就满足了朝中主战派的意愿。
不少武将,都露出了赞同的神色。
王缙话锋一转,继续说道:“第二步,名为开诚布公,以彰皇恩。”
“臣以为,姚州诸蛮叛乱,其根源,不在蛮夷之凶悍,而在官吏之贪暴。是故,一味镇压,只会激起更大的反抗。治病,需治本。”
“臣请陛下,另派一位德高望重,清正廉洁的重臣,为安抚大使,携陛下诏书,亲赴姚州。”
“诏书之中,需言明三点:其一,朝廷只诛首恶,胁从不问。凡是愿意放下武器,回归田园者,一概赦免其罪。其二,朝廷将彻查姚州官吏贪腐之事,凡有压迫百姓,横征暴敛者,一律严惩不贷!其三,朝廷将免除姚州地区未来三年的赋税,以安民心。”
“此举,是为‘抚’。一手持剑,一手施恩。分化瓦解叛军,争取民心向背。如此一来,叛军军心必乱。届时,我大军再进,必能事半功倍!”
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恩威并施,让张柬之等主张怀柔的文臣,也频频点头。
然而,不等皇帝开口,一个尖锐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兵部侍郎宗楚客,终于找到了反击的机会。
他从队列中站出,冷笑道:“王待诏说得好听!赦免胁从?免除赋税?简直是妇人之仁!如此一来,岂不是在告诉天下人,造反非但无罪,反而有功?今日赦姚州,明日是否就要赦安南?长此以往,国法何在?朝廷威严何在?”
他的话,立刻引起了一部分法家官员的共鸣。
“宗侍郎所言极是!国法如山,岂能因蛮夷叛乱而动摇!”
“赏罚不明,天下必乱!”
面对宗楚客的诘难,王缙(王秀)神色不变,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
“宗侍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敢问宗侍郎,兵法有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如今叛军数万,民心不定,若强行攻城,需我大唐将士,流多少血,死多少人?需我大唐国库,耗费多少钱粮?”
“我一纸诏书,可不费一兵一卒,瓦解敌军大半。我免他三年赋税,却可省下十年军费。这笔账,宗侍郎,可会算?”
他一连串的反问,如同连珠快箭,射得宗楚客哑口无言。
“你……你这是诡辩!”宗楚客憋了半天,只能憋出这么一句。
王缙(王秀)不再理他,而是转向了龙椅上的李显。
“陛下,这还只是前两步。臣之策,最关键的,是第三步。”
“第三步,名为‘改土归流,长治久安’!”
“改土归流”四个字一出,整个大殿,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这四个字,给镇住了。
这是一种极其超前,也极其大胆的政治构想!其核心,就是废除边疆地区原有的土司头人制度,改由朝廷直接派遣流官进行管理,将边疆之地,彻底纳入中央集权的统治之下!
这想法,历朝历代都有人提过,但真正敢于实施,并成功的,寥寥无几。因为这会触动边疆地区最根本的利益,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更大,更持久的动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神龙政变开始建立千年世家请大家收藏:(m.zjsw.org)从神龙政变开始建立千年世家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