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墨没有直接回宿舍,而是转身走向中医科诊室 —— 他答应给丁秋楠画人体穴位分布图,白天要接诊、整理针灸止血指南,根本抽不出完整时间,只能趁晚上加班完成。诊室的门钥匙他一直随身带着,推开时发出轻微的 “吱呀” 声,在寂静的走廊里格外清晰。
屋里还保持着白天的样子,丁秋楠下午整理好的笔记放在桌角,暖水瓶里还剩小半瓶热水。陈墨先把灯拉亮 —— 灯泡是 40 瓦的,光线不算亮,却足够看清纸上的字迹。他从抽屉里翻出一张厚厚的牛皮纸 —— 这是上次梁主任给的,用来打印病历,他特意留了几张,刚好用来画穴位图。又找出一盒炭笔和一支红色记号笔,炭笔用来画人体轮廓,红笔标注穴位,这样丁秋楠看的时候更清楚。
“先画正面图吧,从头部开始。” 陈墨喃喃自语,拿起炭笔在纸上轻轻勾勒。他先画了个站立的人体轮廓,比例尽量标准 —— 头身比按 1:7 来画,这样穴位定位更准确。接着从头部开始标注: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他用红笔圈出,旁边备注 “头顶凹陷处,可治头痛、眩晕”;印堂穴在两眉中间,标注 “平刺三分,治鼻塞、失眠”。
画到胸部时,他特意放慢速度 —— 膻中穴是禁针穴,必须标注清楚,他在两乳头连线中点画了个三角符号,旁边用红笔写着 “禁针!浅刺五分即可,治胸闷、气喘”。腹部的关元、气海等穴位,他都按 “骨度分寸法” 标注位置,比如关元穴在脐下三寸,他在旁边画了个小标尺,标注 “从脐到耻骨联合为五寸,按比例推算”。
画到下肢时,陈墨想起丁秋楠上次问过足三里的定位,特意在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画了个圆圈,备注 “健脾要穴,直刺一寸,可治胃痛、腹泻”,还加了句 “找穴时可让患者屈膝,犊鼻穴下三寸即是”。他一边画,一边回忆丁秋楠的疑问,把她没弄懂的穴位都做了详细标注,甚至在旁边画了小插图,比如内关穴的位置,他画了只手腕,标出腕横纹和两筋之间的位置,让她一看就懂。
不知不觉,窗外的天已经完全黑了,只有诊室的灯亮着,灯光透过窗户,在走廊上投下一块方形的光斑。陈墨伸了个懒腰,揉了揉发酸的肩膀,正面图已经画完了,接下来画侧面和背面图。他拿起水杯喝了口热水,水已经凉了,却刚好缓解了口干舌燥 —— 他已经画了快两个小时,纸上的穴位密密麻麻,每个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连入针角度和深度都用小字写在旁边。
另一边,丁秋楠在宿舍里坐立难安。她本来想跟陈墨一起去办公室,可走到宿舍门口又停下了 —— 白天两人在诊室是工作需要,大半夜单独待在一起,万一被院里人看到,肯定会传出闲言碎语。这年代 “作风问题” 可是大事,一旦被贴上标签,这辈子都抬不起头。
“秋楠,快 11 点了,早点睡吧,明天还得早起呢。” 同宿舍的张丽放下手里的书,打了个哈欠。她和丁秋楠都是城北机修分厂来的进修生,还有一个叫王芳的姑娘,三人住一间宿舍,平时相处得很融洽。
王芳也附和道:“是啊秋楠,你这几天看书太晚了,眼睛都熬红了。”
丁秋楠这才回过神,把书签夹进《伤寒论》里,勉强笑了笑:“你们先睡,我去趟厕所,回来就睡。” 她从枕头下摸出手电筒 —— 这是她来进修时母亲给的,铁皮外壳,已经有些生锈,按一下开关,光线昏黄,还带着点闪烁。
走出宿舍,夜风有点凉,吹在脸上很舒服。远处几间宿舍还亮着灯,窗户里映出进修生们看书的身影 —— 大家都知道进修机会难得,没人愿意浪费时间。丁秋楠拿着手电筒,往厕所方向走了两步,脚步却不由自主地转向了门诊楼的方向 —— 她想看看陈墨是不是还在办公室,想提醒他早点休息。
手电筒的光线忽明忽暗,她拍了两下,光线才稳定下来。离门诊楼还有几十米远,她就看到中医科诊室的灯亮着,心里一暖 —— 陈墨果然还在为她画穴位图。可她刚往前走了两步,就听见远处传来一声大喝:“谁在那?!”
丁秋楠吓得一哆嗦,手电筒差点掉在地上。她赶紧关掉手电筒,躲到一棵老槐树后面 —— 这是保卫科的巡逻声,医院晚上会有保卫科干事巡逻,防止有人偷东西。她屏住呼吸,心脏 “咚咚” 直跳,生怕被发现 —— 大半夜一个姑娘往男医生办公室跑,怎么解释都说不清。
保卫科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还伴随着手电筒的光束扫来扫去。丁秋楠紧紧贴着树干,手心全是汗,直到脚步声远去,她才敢探出头,快步往厕所跑。进了厕所,她靠在墙上,好一会儿才平复下来,后背的衣服都被冷汗浸湿了。
“幸好没被发现。” 她小声嘀咕着,上完厕所就匆匆回了宿舍。躺在床上,她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全是陈墨的身影 —— 他明亮的眼睛,温和的笑容,讲解穴位时认真的样子,还有为了给她画穴位图熬夜的身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请大家收藏:(m.zjsw.org)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