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的韭菜盒子香气飘满胡同,张猛开车来接他们时,还特意探头闻了闻:“陈大夫,婶子做的盒子真香,下次我也来蹭饭。” 张猛是协和医院车队的,上次陈墨给院长看病,他帮忙跑了几趟腿,一来二去就熟了。
丁妈赶紧装了一饭盒韭菜盒子塞进张猛手里:“拿着路上吃,下次来提前说,婶子给你做红烧肉。”
车里挤得满满当当,文轩和文蕙坐在丁秋楠怀里,小黑趴在丁建华脚边,车斗里还放着丁妈给的南瓜和红薯。路过胡同口的路灯时,丁秋楠忽然想起什么:“陈墨,妈这几天月事不规律,要不要加药?”
“正常现象,” 陈墨握着方向盘的手顿了顿,“你跟妈说不用怕,喝药调理着,过俩月就好了。”
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陈墨先把两个孩子抱进屋,丁秋楠烧热水准备洗澡。80 年代的洗澡间就是搭在厨房的小隔间,用大铁盆装热水,蜂窝煤炉子上还炖着明天的粥。“你先给孩子洗,我去喂狗。” 陈墨拎着狗食桶出去,小黑带着黑豆和小白凑过来,尾巴摇得像拨浪鼓。
等给三个 “毛孩子” 洗完澡,丁秋楠已经累得瘫在椅子上。陈墨接过她手里的毛巾,仔细擦着她湿漉漉的头发:“今天辛苦你了,第一次扎针就这么厉害。”
“还不是你教得好,” 丁秋楠靠在他肩上,“梁主任昨天还问我,说你那个肾衰竭的研究报告啥时候写完,他想拿去参加下个月的中医研讨会。”
陈墨眼睛一亮:“正好明天患者的检查数据就出来了,填进去就能收尾。”
把孩子哄睡后,陈墨轻手轻脚地走进书房。这是间不足六平米的小房间,摆着一张旧书桌和两个书架,书架上塞满了《中医内科学》《实用内科学》等书籍,还有他整理的病例笔记。他从抽屉里拿出厚厚的报告,封面上写着 “肾衰竭中医辨证分型及诊疗规范初探”。
台灯的光晕落在纸上,陈墨笔尖不停。80 年代的中医对肾衰竭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他结合重生前的临床经验,提出 “脾肾两虚型为核心证型”“分期用药结合针灸干预” 的观点,光病例就整理了三十多个。“明天把肌酐和尿素氮的数据填进去,再补充温阳益肾方的疗效观察,这份报告就完整了。” 他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窗外的月光透过纱窗照进来,在纸上投下淡淡的影子。
墙上的挂钟敲了十二下,陈墨才放下笔。刚走到卧室门口,就听见文轩的哭声。他赶紧去冲奶粉,红星牌奶粉装在铁皮罐里,倒出来时还带着奶香味。用温水冲调均匀后,他抱起文轩喂奶,小家伙含着奶瓶,很快又睡着了。
等他躺到床上,丁秋楠立刻像小猫一样钻进他怀里,在他胸口蹭了蹭:“报告写完了吗?妈今天说,要是建华在粮食局干得好,以后就能转正式编制。”
“快了,” 陈墨搂着媳妇,手指轻轻划过她的头发,“建华机灵,肯定能学好。你今天扎针那么棒,以后有空我教你更多穴位,说不定能在医院开个针灸门诊。”
丁秋楠嘟囔着 “才不要”,很快就发出了均匀的呼吸声。陈墨看着怀里的媳妇,又想起书房里的报告,心里满是踏实。丁妈的身体在好转,丁建华的前途有了着落,自己的研究也即将有成果 —— 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
月光洒在卧室里,小黑趴在床边的垫子上,尾巴偶尔轻轻晃一下。陈墨闭上眼睛,嘴角带着笑意,仿佛已经看见丁建华开着大卡车驰骋在上海街头,看见自己的报告在研讨会上引起轰动,看见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丁妈做的韭菜盒子,欢声笑语飘出窗外。
窗外的蝉鸣渐渐稀疏,夏夜的风带着凉意吹进来,吹散了一天的疲惫,也吹来了满室的希望。
喜欢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请大家收藏:(m.zjsw.org)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