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和把脉结果一致。” 陈墨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通过脉象判断肾衰分期,全靠多年经验积累,而化验报告则直观得多 —— 这也是他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原因。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叠方格信纸,准备抄录副本:政务院办公厅当初给开了介绍信,让他能调阅全市的肾衰病例,这份报告总得给陈国栋主任一个交代。
诊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瘦弱的身影探了进来。陈墨抬头一看,是上个月接诊的癌症患者刘会英,她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袖口磨出了毛边,手里攥着个旧布包,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陈大夫,不好意思…… 又来麻烦您了。” 刘会英局促地站在门口,不敢往里走,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
陈墨心里咯噔一下。上次给她开的中药要连服三个月,用来抑制癌细胞扩散,怎么才一个月就来了?他起身示意她坐下,倒了杯温水递过去:“刘同志,是不是哪里不舒服?看你脸色比上次好多了。”
刘会英接过水杯,手指在杯壁上轻轻摩挲,嘴唇动了半天才开口:“陈大夫,您开的药真管用,我现在能吃下东西了,也不咳嗽了。就是…… 就是想问问,这药能不能停了?我们家的情况……” 她低下头,声音细若蚊蚋,“实在是负担不起。”
陈墨的心沉了下去。他记得刘会英的病历:今年三十五岁,胃癌早期,丈夫在建筑队当临时工,每个月工资三十五块;上有两位老人要赡养,下有三个孩子上学,全家七口人挤在十平米的小平房里。上次开的中药,一副要一块二,一个月下来就得三十六块,几乎是她丈夫的全部工资。
“这药不能停。” 陈墨语气坚定,又放缓了声音,“你现在处于稳定期,停药的话病情很可能反复,到时候就不是吃药能控制的了。” 他看着刘会英黯淡下去的眼神,忽然想起什么,“对了,你可以去居委会申请贫困救济金。我给你开诊断证明,再让医办盖个章,应该能申请下来。”
“真的能行吗?” 刘会英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光亮,又很快黯淡下去,“我们家没有正式工作,居委会能给批吗?”
“能批!” 门口传来清脆的声音,王护士端着治疗盘走过,笑着补充,“上个月胡同口张大妈家,儿子是临时工摔断了腿,就凭着医院证明领了救济金,每个月能给十块呢。要带户籍证明和单位开的收入证明,我下午帮你问问具体流程。”
刘会英激动得站起来,手都在发抖:“太谢谢陈大夫!谢谢王护士!我这就回去拿证明材料!”
陈墨笑着点点头,拿起钢笔开诊断证明。笔尖落在纸上,他忽然想起丁秋楠生孩子时的情景 —— 协和医院的公费医疗全报,连住院费都免了,可像刘会英这样的临时工,一旦生病就只能硬扛。80 年代的医疗保障体系还在完善中,正式职工有单位兜底,临时工却成了被遗忘的群体。
“拿好证明,去二楼医办盖章就行。” 陈墨把证明递给她,又叮嘱道,“药别断,要是实在没钱,我帮你在中药房打个招呼,先欠着账。”
刘会英千恩万谢地走了,王护士凑过来说:“陈大夫,您心肠真好。这刘会英也是可怜,上次来拿药,兜里就揣着一堆毛票,数了半天还差两毛。”
陈墨叹了口气,没说话。他翻开研究报告,继续抄录起来。钢笔水是零拷的,八分一瓶,写久了笔尖会积墨,他不时停下来在墨水瓶盖上刮一刮。窗外的太阳渐渐升高,透过树叶洒在纸上,把 “温阳益肾方” 几个字照得格外清晰。
大半个上午过去了,副本终于抄完。陈墨把原稿和副本都装进牛皮纸信封,直奔梁明远的办公室。老主任正在看医案,见他进来,推了推眼镜:“报告写完了?我看看。”
他接过信封,抽出报告仔细翻看,眉头时而皱起,时而舒展。“脾肾两虚为核心证型,这个观点新颖啊,” 梁明远指着其中一页说,“不过分期用药的依据还得再补点病例,我帮你联系几家中医院,再收集点数据。”
“麻烦梁主任了。” 陈墨松了口气,“能做的我都做了,剩下的就靠大家合力了。”
走出办公室,陈墨心里一阵轻松。这两年他确实出了不少风头:治好院长的顽疾,研发的止咳糖浆投入生产,现在又写出肾衰研究报告。树大招风,他已经听到不少风言风语,说他 “年纪轻轻太张扬”“靠着关系往上爬”。虽说有陈国栋这些长辈照拂,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 他现在有妻有子,只想踏踏实实过日子。
回到诊室,陈墨泡了杯花茶,刚想翻看病历,就听见走廊里传来一阵喧哗。他探头一看,几个穿着白大褂的人簇拥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走过,正是医学会的孙会长。梁明远跟在旁边,手里拿着的正是他那份研究报告。
“…… 这报告太有价值了!” 孙会长的声音洪亮,“中医治疗肾衰一直没有统一标准,陈大夫这个分型思路,简直是开了先河!”
陈墨心里咯噔一下,赶紧缩回脑袋。他想韬光养晦,可这份报告还是引起了轰动。窗外的白杨树叶子 “哗哗” 作响,像是在嘲笑他的如意算盘。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花茶的清香在嘴里散开,可心里却五味杂陈 —— 有些路,一旦踏上,就由不得自己停下了。
这时,口袋里的传呼机响了,是丁秋楠发来的:“琴琴姐说建军晚上来吃饭,让你带斤大前门烟,三毛五一包,记得带烟票。”
陈墨笑着摇了摇头,把传呼机揣回口袋。不管外面风浪多大,家里的温暖总是能让人安心。他收拾好东西,准备提前下班 —— 毕竟,比起研究报告引发的波澜,家人的等待才是最重要的。
诊室的阳光渐渐西斜,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桌上的研究报告静静躺着,封面上的字迹在光影中忽明忽暗,像是在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而陈墨不知道,这份他倾注心血的报告,不仅会改变他的命运,更会在中医界掀起一场跨时代的变革。
《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爪机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爪机书屋!
喜欢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请大家收藏:(m.zjsw.org)六零小中医:开局救了个老太太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