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部的李明已经工作了十一年,闭着眼睛都能画出这里的每一个细节——王姐桌上永远摆着儿子的照片,小赵的抽屉里藏着各种零食,老张的茶杯积着洗不掉的茶垢。
但最近,他感觉这个熟悉的环境里多了一双看不见的眼睛。
事情是从上个月开始的。一次普通的班组会议后,主任王建强突然把李明叫到办公室,意味深长地说:“听说你对新制定的巡视流程有些看法?”
李明心里咯噔一下。他的确在前一天午餐时和同事老张随口提过,新流程增加了太多文书工作,反而减少了实际巡视时间。当时餐厅里只有他们两人。
没过几天,主任又在部门会议上不点名地批评:“有些同志在私下传播负能量,抱怨加班,这种心态要不得。”李明顿时耳根发热——上周三他因妻子生病向小赵抱怨过加班太多。
最让他确定的是上周五。他只是在微信上和大学同学吐槽了一句“领导最近不知抽什么风”,第二天王主任就若有所指地说:“有的同志不仅在公司里抱怨,还在外面说三道四。”
“咱们办公室肯定有内鬼。”老张在楼梯间低声说,一边警惕地环顾四周,“老王最近对我的工作了如指掌,我拖延了半天的工作他都清楚。”
“我也有同感。”小赵附和道,“连我昨天稍微早走了十分钟,他今天都特意问我事情办完没有。”
李明没有接话,但心里明镜似的。他开始留意身边每一个细节。
周五下午,办公室新来的实习生刘洋抱着一摞文件从主任办公室出来,脸上带着一丝尚未褪尽的谦恭笑容。见到李明,刘洋明显愣了一下,随即恢复正常:“李哥,主任让我把这些档案归档。”
李明点点头,目光扫过刘洋手中的文件——最上面赫然是部门近期的考勤统计表。这本来应该是人力资源部才有的材料。
“主任对你挺器重啊。”李明故作随意地说。
刘洋笑了笑:“就是打杂跑腿,学习学习。”
但李明注意到,刘洋手腕上戴着一块价值不菲的新手表,与他实习生的收入明显不符。而且这已经是刘洋这学期换的第二个贵重配件——上个月他背的还是普通双肩包,这周就换成了某个知名品牌的皮质公文包。
疑心一旦种下,蛛丝马迹便接踵而至。
李明发现,每当办公室里有人抱怨或闲聊时,刘洋要么低头做记录,要么悄悄摆弄手机。而每次刘洋从主任办公室回来,王建强总能精准地掌握部门内的最新动态和情绪。
周一的暴雨导致两条10千伏线路跳闸,整个部门忙得人仰马翻。晚上八点,故障终于排除,大家精疲力竭地回到办公室。
“又错过女儿的生日晚会。”李明揉着酸胀的脖颈,无奈地对老张说,“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了。”
老张苦笑:“谁让咱们干这行呢。不过话说回来,要是调度那边能及时给我们暴雨预警,咱们提前派人驻守,也不至于这么狼狈。”
“就是,每次都是事后补救,从来不想着事前预防。”李明附和道。
刘洋坐在办公室角落,看似在整理工具,实则李明瞥见他的手机屏幕亮着,正在录音。
第二天早晨,王建强召集全员开会。
“最近有的同志在背后议论,说调度部门不配合我们工作。”王建强面色严肃,“这种部门对立的言论非常不利于团结。特别是有些老同志,不带头维护团结,反而传播负面情绪。”
老张和李明交换了一个眼神。
会后,李明借口查阅历史巡检记录,去了档案室。他注意到刘洋的借阅记录异常频繁,而且借阅的文件种类繁多,远远超过一个实习生的工作需要——包括部门的通讯录、内部会议纪要、甚至是一些员工的档案资料。
更让李明心惊的是,他在借阅记录里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刘洋上周调阅了他的入职档案和历年考核结果。
当天下午,李明直接走进了王建强的办公室。
“主任,我想谈谈刘洋的事。”
王建强从文件堆里抬起头,脸上没有任何意外之色:“刘洋怎么了?他不是一直很勤快吗?”
“他作为一个实习生,是否接触了太多敏感信息?”李明谨慎地选择措辞,“比如员工的个人档案、内部的会议记录...”
“这是我批准的。”王建强打断他,“年轻人多了解部门运作是好事。李明啊,你是不是对刘洋有什么看法?”
李明深吸一口气:“我认为他在监视我们,然后向您汇报。”
办公室里的空气骤然凝固。
王建强慢慢摘下眼镜:“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我知道。”李明坚定地说,“而且我相信这不只是我的感觉。办公室里大家都察觉到了,只是不敢说破。主任,这种方式真的能管理好一个团队吗?”
王建强沉默良久,最后指了指门口的座位:“把门关上,坐下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电力设计院的日常请大家收藏:(m.zjsw.org)电力设计院的日常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