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可能演变成提前出海、甚至船毁人亡的意外,总算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虚惊一场之后,随之而来的庆祝,不免带上了几分心有余悸。博士第一个反应过来,用力鼓起掌来,但环顾四周,发现其他人还都处在愣神状态,一时无人响应。
流明被棘刺从水里捞出来,呛咳着,惊魂未定地看着被斯卡蒂拖回来的船,声音发颤:“成……成功了?”
“嗯,从结果来看,船体结构基本经受住了考验,”博士摸了摸下巴,思忖道,“就是不知道真正到了海上,能安全航行多远……看来甲板上还得再配几艘小型救生艇,以防万一。另外,乔迪啊,”他转向浑身湿透、狼狈不堪的流明,语气诚恳地建议,“你是不是……应该抽空学一下游泳?”
作为一个在大学时期被50米自由泳体育考试反复折磨、差点挂科的“内陆旱鸭子”,博士此刻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水性居然不是在场所有人中最烂的!一股莫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流明:……
一旁的斯卡蒂看着博士和流明,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她心里默默想道:就这两人就算学会了游泳,以他们这点体能,真掉进如今这片危机四伏的大海里,恐怕也只会从“陆地点心”变成“海上零食”,最终归宿依然是喂海嗣……
“博士,”趁着这欢快气氛,棘刺不动声色地靠近博士,压低声音提议道,“我之前在探索2号车间的时候,发现里面存放着很多深水钓竿。我仔细检查过,其中一些保养得还不错,应该还能用。”
“嗯……钓竿?”博士闻言,陷入了思考。
“或许……可以在必要的时候,作为中距离的牵制或攻击武器使用。”棘刺面不改色地找到了一个完美的、符合当前紧张氛围的理由。
这个理由果然成功说服了博士,“有道理,海上情况复杂,多一种攻击手段总是好的。行!也挑选一些状态最好的,装载上船!”
……
就在博士一行人沉浸在“黑灯号”初步成功的喜悦中时,远在伊比利亚另一处隐秘之地,一口被苔藓和岁月覆盖的古井旁,凯尔希与伊比利亚的圣徒卡门,正在进行着一段日后被载入泰拉史册的、关于“世界”概念的着名对话。
“大地。”
这个词通常用来描述泰拉人目力所及、赖以生存的土地。但在此刻的语境下,它似乎显得有些狭隘了。是否应该存在一个更加宏大、更加包容的词汇,来囊括脚下坚实的土地、头顶无垠的天空,乃至诸国知之甚少、充满神秘与危险的浩瀚海洋?
“凯尔希,这样一个词汇,它存在于人类思想的哪个角落?”卡门深邃的目光看向凯尔希,带着探寻。
“世界[古萨卡兹语]。”凯尔希几乎没有犹豫,用一种古老而晦涩的音节,清晰地回答。
“我以为你会说‘世界[萨尔贡语]’。”卡门说,“当你写信给我,请求我特批一个伊比利亚人返回他自己的祖国时,我就预感到,你迟早会亲自来到这里,站在我的面前。”一个伊比利亚人想要回到自己的国家,居然需要审判庭的最高特许,这件事本身,就充满了荒诞的幽默感。“那么,凯尔希,你这次前来,究竟带来了什么?”
“相关的技术资料,我已经通过安全渠道转交给你了。”凯尔希的语气一如既往的平静。
“我看过了。那位如今在泰拉学术界炙手可热的源石学者,在《自然科学》上发表的最新论文,确实石破天惊。”卡门的声音带着历史的厚重感,“但是,这和我们伊比利亚,又有什么直接的关联呢?我们曾经确实是科学与技术的先驱,引领过一个时代……但那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借助源石的量子纠缠现象,构建起一套不受地理距离限制的实时通讯系统,”凯尔希一针见血地指出,“你应该很清楚,这对于如今信号隔绝、灯塔寂灭的伊比利亚,意味着什么。”
“灯塔寂灭之后,我们再也不能像先辈那样,扬帆远航。双月的光芒晦暗不明,群星的运行轨迹混乱而无序,它们都无法为船只指引可靠的方向。”这个问题,卡门已经在无数个不眠之夜里,思考过太多次。
他继续说:“但是……如果每一艘出海的船只,都携带着互相处于纠缠态的源石碎片……那么,我们的船队本身,不就成为了彼此在茫茫大海上最可靠的‘锚点’与‘坐标’了吗?我们将在广阔无垠的海面上,织就一张无形的、由信息构成的大网。在这张网上,每一个节点都不会彻底迷失方向……”
“恕我直言,卡门阁下。处于纠缠态的源石碎片,其本身并不能用来互相定位——它们之间的信息传递,并非依靠传统的电磁波。你的理解,恐怕出现了一些偏差。”凯尔希冷静地指出了卡门构想中的技术误区,“但是,如果在此基础上,再配合每艘船上搭载的小型信号中转站或增强器……”她说到这里,自己也陷入了短暂的思考,似乎在推演着某种可能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日方舟,全员魔法少女?!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明日方舟,全员魔法少女?!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