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预言家”、在伊比利亚腹地穿梭自如、行事诡秘的“幽灵送葬人”……
光是听到这个外号,凯尔希就已经猜到是博士的手笔了。
在经过圣徒卡门的特许,调阅了相关卷宗之后,看到记录中描述的“该团伙于深夜掘开新坟,带走一具疑似已与海嗣融合的居民尸体”,以及目击者报告中提到的包括萨卡兹、卡特斯和阿戈尔的“犯罪人员组合”……
凯尔希只能在内心叹息:博士自从石棺中苏醒之后,似乎一直在用各种方式,持续不断地给她带来“惊喜”。
虽然Logos会通过他们之间约定的咒文渠道,定期向她汇报博士的大致行踪和安全状况,但出于某种保护心理,他并没有详细报告博士在这一路上究竟都具体做了哪些“丰功伟绩”。
显然,Logos并不能完全确定,凯尔希的目的究竟是协助博士,还是……阻止他。因此,他选择了有所保留,以确保博士能够不受任何外部干扰地去实现他那看似异想天开的计划。
这种虽然谈不上是“叛变”,但明显出现了倾向性的行为,凯尔希一点也不感到意外。
毕竟,博士向来擅长蛊惑人心。
“……惩戒军在过去数十年间,曾经组织过十七次尝试登陆‘伊比利亚之眼’的军事行动。”礼拜堂内,卡门苍老而沉稳的声音回荡着,他指着铺在桌面上的巨大海图,“其中,有八次成功突破了海嗣的阻挠,让我们的战士得以登上那片礁石。至少证明,夺回‘伊比利亚之眼’并非完全不可能。”
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海图上那个代表着灯塔的标记上,眼中燃烧着不屈的火焰,“如今,时机或许已经成熟。是时候发起第十八次行动了。”他抬起头,看向凯尔希,“凯尔希?你的意见……”
凯尔希的脸色却在此时骤然一变——她刚刚收到Logos通过咒文发送的最后一条讯息:“博士出海了。”
“什么?”卡门一时没有理解她这突兀话语的含义,“出海?”
“博士。他成功抵达格兰法洛后,利用那座废弃了二十年的造船厂里剩余的边角料和废旧设备,造出了一艘……渔船。”凯尔希言简意赅地解释,语气中带着一种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复杂情绪,“就在不久之前,他们已经驾驶那艘船,离开海岸,驶向大海了。”
礼拜堂内剩余的三个人——卡门、达里奥,以及刚刚晋升的艾丽妮——一起陷入了某种认知受到冲击的呆滞。
艾丽妮因为不知内情,满脸困惑:“谁是……博士?”
而即使是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如达里奥和卡门,此刻也觉得理解不能。
在审判庭严密的监控网络眼皮底下,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格兰法洛;利用一座废弃了整整二十年的造船厂,在短时间内造出一艘能下海的船;然后,在没有任何导航、没有任何支援、面对的是被海嗣彻底污染掌控的死亡之海的情况下……出海了。
这其中的每一件事,单独听起来似乎都能理解其字面意思,但组合在一起,却又显得那么地荒诞和不合理,充满了某种黑色幽默感,就仿佛“打开冰箱门,把大象放进去,关上冰箱门”一样。
最后还是卡门最先回过神来,他深吸一口气,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盯着凯尔希,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那么……我们现在,有办法联系到博士吗?”
……
与此同时,漆黑的海面之上。
经历过龙门错综复杂、如同迷宫般的地下铁系统洗礼之后,登陆“罗德岛号”的作战地图对于博士来说并不算特别复杂。
然而,实际的登船与清扫指挥作战,却颇有难度,堪称一张“鬼图”——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那无处不在的、如同活物般缓缓蠕动的“溟痕”。
“所有人注意,小心脚下和墙壁上的溟痕!”博士的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位登船队员的耳中,“这不是普通的污垢或苔藓。这是一种源于海嗣的、具有高度活性的海洋微生物聚合体,具有强烈的生物腐蚀性和诡异的同化能力。尽量避免直接接触!”
当“罗德岛号”如同忠诚的守护者般,稳稳地靠近渺小的“黑灯号”后,舰船遵循着设定好的救援流程,从主甲板边缘自动放下了厚重的登乘梯,并试图释放救生艇。
然而,正如博士所预料的那样,由于“罗德岛号”在深海环境中沉睡了太过漫长的岁月,那种灰蓝色、黏滑湿冷的溟痕几乎如同地毯般,铺满了甲板上每一个可以想象的角落。
那些本该用于救援的救生艇,早已被各种海嗣当成了繁衍生息的巢穴,内部充满了令人作呕的腥臭和扭曲的卵鞘。
因此,当那长长的、同样覆盖着一层黏滑溟痕的金属登乘梯“哐当”一声,沉重地搭在“黑灯号”的船舷上时,这条通往巨舰内部的通道,看起来不像是指引幸存者通往天堂,倒像通往地狱。
这种情况完全在博士的预料之内。早在造船厂进行准备时,他就利用能找到的材料,带领众人制作了仿佛钉上了马蹄铁的抗腐蚀鞋套,以及相对简陋但有一定防护效果的防护服和厚实手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日方舟,全员魔法少女?!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明日方舟,全员魔法少女?!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