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厅那场暗藏机锋的“叙话”之后,县衙上下对胡老扁的态度,维持着一种表面的恭敬,实则监视更严密了几分。胡老扁心知肚明,王文元已将他视为必须牢牢掌控在手中的筹码,既要用他的医术维系夫人性命,也要防范他成为苏家或其他势力介入的桥梁。他如同被困在琥珀中的飞虫,看似被妥善珍藏,实则生机渺茫。
然而,胡老扁并未坐以待毙。他一面继续精心为王氏诊治,一面暗中观察,寻找着这官衙牢笼的薄弱之处。那日瞥见的萱草,给了他一丝灵感。《本草纲目》载,萱草根(即黄花菜根)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之效,但若大量鲜用,亦有小毒,可致人腹泻。他自然不是要用此害人,而是由此想到,或许可以利用某些药性,制造合理的“意外”,为自己创造机会。
但这需要时机,更需要一个能让他行动而不被立刻察觉的环境。
契机,竟来自于王夫人病情的突然变化。
这日深夜,胡老扁已歇下,忽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门外是王夫人身边那个最得力的婆子,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惊恐:“胡先生!快!夫人她……她突然厥过去了!浑身冰冷,怎么叫都不醒!”
胡老扁心中一沉,立刻披衣提箱,快步赶往“静心斋”。
房内烛火通明,一片混乱。王夫人直接挺躺在榻上,面如金纸,唇甲青紫,气息微弱得几乎察觉不到,四肢厥冷如冰。几个丫鬟婆子乱作一团,哭声一片。王文元也闻讯赶来,穿着寝衣,脸色铁青,见到胡老扁,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急声道:“胡先生!这……这是怎么回事?晚间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
胡老扁顾不上行礼,立刻上前诊脉。一搭之下,心中更是骇然!脉象微细欲绝,沉伏难寻,已是阳气衰微、阴寒内盛的“亡阳”危候!这与他连日来诊得的阴虚血热之象截然相反,乃是病情骤然逆转,直趋险境!
“今日夫人的汤药可曾服下?饮食可有异常?”胡老扁疾声问道。
婆子哭着回道:“药是按时服的,饮食也如常,就是……就是睡前说心里烦闷,喝了一小盏冰镇的酸梅汤……”
冰镇酸梅汤!胡老扁瞬间明了。王夫人久病阴虚,体内本有虚火,看似喜凉,实则脾胃虚弱,中阳不足。白日服用他开的滋阴清热、兼有化瘀之力的汤药,已是调动了体内残存阳气去攻伐痼疾,身体正处于一种脆弱的平衡状态。夜间再骤然饮用寒凉之物,如同将一点残火直接浇灭,导致虚阳浮越,阴寒内盛,故而瞬间厥逆!
此乃用药期间不慎调摄引发的“阴阳离决”之危证!比单纯的“干血劳”要凶险十倍!
“是寒邪直中,阳气暴脱!”胡老扁断然道,“寻常汤药恐缓不济急,需立刻用灸法回阳救逆!”
他立刻打开药箱,取出随身携带的极品艾绒。也顾不得什么男女大防,急令丫鬟解开王夫人胸前衣襟,暴露神阙(肚脐)、关元、气海等穴。他用笔蘸墨,快速点穴定位,然后将艾绒捻成鸽蛋大小的艾炷,置于盐上,放在神阙穴中,引火点燃!
同时,他取出最长的毫针,取穴百会(位于头顶,为诸阳之会)、人中(督脉要穴,苏厥开窍)、内关(强心复脉)、足三里(健运脾胃,扶助正气),施以重刺激的补法,尤其是百会穴,他用的是“烧山火”手法,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激发阳气!
房间内鸦雀无声,只有艾绒燃烧发出的细微噼啪声,以及胡老扁沉稳而急促的呼吸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看着那袅袅升起的艾烟,和胡老扁在烛光下沁出汗珠却无比专注的侧脸。
王文元紧握双拳,指甲几乎掐进肉里,死死盯着床榻上的夫人和正在施救的胡老扁。他此刻才真正意识到,这个被他视为棋子的郎中,手中掌握的,是他夫人的生死!
大炷艾灸连续灸了 three 壮,配合着胡老扁精妙的针法,约莫过了一炷香的功夫,王夫人那原本青紫的嘴唇,竟缓缓恢复了一丝极淡的血色,冰冷僵硬的四肢也开始微微回暖,喉咙里发出一声极其微弱的呻吟!
“有气息了!夫人有气息了!” 婆子惊喜地低呼。
胡老扁不敢松懈,继续行针,并将艾灸转为气海、关元穴,持续温煦下焦元气。他又开出急救方:“速取:四逆加入参汤!红参五钱,制附子三钱(先煎),干姜三钱,炙甘草三钱。急煎浓汁,待夫人能吞咽时,立刻灌服!”
这一番抢救,直忙到天光微亮。王夫人的脉象终于由微细欲绝转为细弱无力,虽然依旧危重,但总算将那口即将断绝的阳气硬生生拉了回来,脱离了最危险的“亡阳”阶段。她沉沉昏睡过去,呼吸虽弱,却已平稳。
胡老扁几乎虚脱,后背衣衫尽湿。他收回银针,对同样疲惫不堪、但神色已缓和许多的王文元道:“县尊大人,夫人险情暂过。然此番元气大伤,犹如风中残烛,后续调理需万分谨慎,一切生冷寒凉、滋腻碍胃之物,务必禁绝!先前方药亦需调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神医胡老扁请大家收藏:(m.zjsw.org)神医胡老扁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