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血战既毕,殷商气数终结。
大周军势浩荡入朝歌,宫阙残垣之间,烈火犹自未熄,残存的甲胄尚带血迹。
武王姬发身披玄甲,立于鹿台废墟之上,目光沉重。
殷纣已殒,殷商数百年江山,终成灰烬。
他虽得胜,却无半分喜色。
姜子牙拄着打神鞭,长叹一声:“自此,天下易主,商亡而周兴。然此非人力可为,实乃天命所定。”
百姓虽免于涂炭,却在废墟中痛哭。
有人哀悼故国倾覆,有人叹息忠良殉国。
忠臣如比干、闻仲,皆魂归天界,封神得位,却再不能伴君在侧。
奸佞如妲己、费仲、尤浑等,皆在鹿台烈火中形神俱灭,天地因果循环,昭然若示天下。
周人见殷商覆亡,心中既有快慰,亦有惶然。
毕竟王朝更替,百姓依旧是最卑微的承受者。
——
然而在人间大局既定之际,仙道暗流,已然涌动。
阐教门下弟子,多在封神榜上得位。
雷震子、哪吒、杨戬等,皆居天庭正职,辅佐周室,威风凛然。
然元始天尊心知,阐教虽得名位,却伤亡惨重,昔日十二金仙,仅存残影。胜利表象之下,实则元气亏损。
截教则彻底受挫。
三霄娘娘俱殒,赵公明亡魂封神,余下门人非死即伤。
通天教主自紫霄宫归来后,便遁回金鳌岛,闭门不出。
昔日气吞八荒的截教,如今门庭冷落,门下弟子避世修行,再无昔日盛景。
唯有人教,因太上老君的平衡与护持,反得安然无恙。
其门人少而精,不争气数,却得天命庇护。
太上老君在首阳山八景宫内炼丹,静观三界风云,看似无为,实则大势尽在掌握。
而鸿钧之言,犹在三圣心头回荡——
“佛门将自西方兴,以补天道空缺。”
这短短数语,宛若长剑悬于头顶。
元始天尊眉头紧锁,似觉威胁。
通天教主冷哼一声,似已心灰意冷,暗中却怀几分复杂的解脱。
唯有太上,神色平淡,拂尘轻摇,似乎一切皆在其道理之中。
——
人间的礼乐渐次修复,周公旦辅佐新君,礼贤下士,制礼作乐。
但在凡人眼中看似风调雨顺之时,三教之间,却已暗潮汹涌。
此乃封神之后的余波,不是劫火,而是无声的心机与算计。
紫霄宫内,殿宇依旧,道韵如烟。
三十三天之外的清冷月色,透过重重云缝,落在那幅尚未合拢的太极图上,黑白二气在空中缓缓旋转,像是尚在喘息的古老天地。
太上老君倚着青牛背,扁拐横在膝上,面色平静如水;元始天尊玉清法相隐约,威压如山;通天教主立于殿侧,青萍剑已回鞘,剑意未曾消弭。
鸿钧道祖的意志如同冰壁,淡淡压在众人心上——那是一种既无情又无奈的审视。
“天道已定,量劫已启。”太上老君缓缓开口,声音没有怒意,反倒像是叹息,“三教之争,已非儿戏。若再以力争为本,只会将这方天地再掀血海。今后,若无所制,必将有人间再陷大乱。”
元始天尊目光如寒霜,淡淡道:“贫道以为,既然诸君皆是盘古正宗,何须多言?此番之事,皆因人间与仙界相互缠绕所致。通天、燃灯皆有过错;申公豹更是挑拨离间,祸起萧墙。今日之局,须有人问责,需有律令,需有分晓。”
通天的面色阴沉,他欲反驳,可话到嘴边,见太上一拂袖,便又收了回去。
太上并非不知家法,只是他自有一番盘算。
太上抬眸,目光望向那漩涡深处,眼中有着不同于凡尘的波澜。
“鸿钧曾言,”太上老君道,“天地有缺,三教不足以独撑。封神虽定,然量劫未平,众生之苦未息。倘若只凭我等三方各执一端,将长久陷于争夺与补偿之中。贫道有一计,以为可为后世定基:佛门,将从西方而来。”
殿内一时静若寒潭。通天眼底闪过一抹难以言明的神色;元始的唇角似有颔首,但目光却更觉深沉。太上的话像一柄利刃,切开了陈年之结,也割断了几分自尊。
“佛门归西?”通天冷声道,“此言何意?截教立于天地之外多年,何以需外来之力?若引佛入中原,此为何人之福,为何人之祸?我截教弟子已受重创,若再让外来教义介入仙道,岂非再添分裂?”
太上一笑,不惊不惧:“通天,汝须知,世间万物,正因各有所缺,方能相济。佛门之来,并非为夺我三教之位,也非为替代,而是补其空白。此番量劫,正是天道与人道、仙道之间的错位与缺失。佛门以慈悲与涅盘为道,能收敛人间怨愤,能为亡灵指路。若由我等三教不分青红皂白地合力迎接,且以大道为度,或可化大乱为小变。”
元始冷冷地道:“汝以为‘迎接’二字轻松?若世人信佛,仙人失威,岂非我阐教之不利?我岂能忍受我门下弟子之名位被稀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沧海遗梦:从洪荒至现在请大家收藏:(m.zjsw.org)沧海遗梦:从洪荒至现在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