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的晨光洒落在镐京城头。
西郊的战火已渐渐熄灭,浓烟却仍在天际翻滚。
焦土之上,血迹纵横,残尸累累,百姓与兵士混杂一处,生与死再无区分。
周公旦披甲未解,立在残垣之间。
那双曾经温和的眼睛,此刻沉沉如铁,目光扫过满地尸骸,心口仿佛被千斤巨石压着。
他低声自语:“此战虽胜,却失天下之心。”
姜子牙站在他身旁,面色亦难掩沉重。
他手中打神鞭垂落,鞭影上似乎还带着余温。
“周公,不破此乱,人间必亡。”他的语声铿锵,“今日血流成河,乃是劫数所逼。可若因心软而失守,那便不止是镐京沦陷,而是整个大周覆灭。”
周公闭目片刻,深吸一口气:“子牙之言我知。但人心之裂,非刀兵能弥。”
——
入夜,王宫。
大殿中灯火摇曳,数十位卿士环立,气氛凝重。
内侍宣读战后统计:阵亡甲士两万余,百姓死伤不计。
镐京街市大半焚毁,仓廪耗尽,朝野震惧。
殿上顿时议论纷纷。
有人怒声道:“三监余孽未绝,当举兵彻底平之!”
亦有人声泪俱下:“百姓已惶惶不安,佛影虽散,若再血战,恐天下更动荡!”
更有御史直言:“周公掌国,却使镐京血流成河,此等后果,如何向天交代?”
议声交错,隐隐已带锋芒,似要将责任压到周公一人身上。
周公坐于堂中,不怒不辩,只双手扶案,任诸臣交锋。
姜子牙见状,冷声喝止:“妖佛残光惑乱人心,三监乘机作乱,此乃天劫,非人力所致!若因苛责内乱而失大局,岂非自毁江山?”
声音如铁,震得群臣一时噤声。
周公这才抬首,语气平缓,却带不容抗拒之威:“此战我负其责。但若众卿以为推责便可保国,那便大错特错。三监虽败,其余波未散。朝纲若乱,必为他们所乘。自今日起,镐京整顿军伍,安抚百姓,凡流离失所者,按籍赈济,务使人心再稳!”
群臣面面相觑,终有人躬身应诺。
姜子牙则在旁沉声道:“周公之策固然可行,但朝中不乏暗潮。三监背后之力,未必全在军中。”
周公凝视灯火,目光深沉:“我知。乱根已埋在民心与士林之间。佛影虽消,然仙佛暗潮尚在。此局,绝非一战可定。”
——
镐京街市。
战后废墟上,百姓扶老携幼,拾掇残砖,哭声不断。
有人在焦土前长跪不起,低声呼唤“佛主慈悲”;也有人偷偷仰天咒骂:“周公杀我妻儿!”
一念之间,心向不同。
更有流民四散,沿途散布言语:“佛光虽灭,却必再现;周公残暴,不可久服。”
这些细碎的言辞,如暗潮潜流,正慢慢渗入人心深处。
而在市口的废庙中,一盏佛灯竟悄然自燃。
火光微弱,却足以在黑暗里吸引无数惊惧的目光。
——
宫中。
夜已深,周公却未眠。
他负手立于案前,俯瞰舆图,眉头紧锁。
姜子牙推门而入,低声道:“大周虽胜,然局势并未安稳。佛门残影犹在,三监未尽覆灭。若再迟疑,恐后患无穷。”
周公沉声应道:“我明白。但我更明白——若一味铁血,天下百姓只会离心。此局,需权谋与仁政并用,方能久安。”
二人对视,皆心知这并非一时之乱,而是长久的角力。
窗外,月光冷冷洒落。
镐京的废墟尚在冒烟,而这片天地的未来,正悬于他们手中。
镐京表面的喧嚣渐息,可暗潮却在悄然涌动。
朝堂整顿初起,周公旦以铁腕推行赈济之策,命户部清点余粮,令兵部修复营伍,刑部审查叛乱余党。
城中一度似乎恢复了秩序,可越是井然,越显得压抑。
一场暗斗,就在这井然之下,骤然生出。
——
某日早朝。
尚书令当廷弹劾户部尚书,说赈粮暗中侵吞,导致流民得粮不足,引起怨声载道。
户部尚书面红耳赤,指责兵部虚报伤亡,挪用军需。
刑部尚书则冷声揭发两人,称其皆有私通三监余党的嫌疑。
群臣纷纷起哄,竟将整顿之举扯成党争。
周公拍案而起,厉声喝道:“此刻若再党同伐异,便是与叛乱同罪!”
群臣一时噤若寒蝉,但心中各怀鬼胎,已无从彻底平息。
姜子牙站出,声若洪钟:“诸君皆为辅国之臣,若不齐心,共赴大周之难,则天命不保!佛影未消,三监未灭,何以有余力内斗?”
他一番话,压下满殿争辩,但暗中的嫌隙并未消散。
——
与此同时,城外的夜风中,却有幽暗的佛音再次响起。
那是燃灯之余力残影所留,在三监余部的秘窟里,忽而生出一片幻象,金影摇曳,令众人纷纷顶礼膜拜。
“佛光未灭,周室必乱。”有人在幻象下狂热低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沧海遗梦:从洪荒至现在请大家收藏:(m.zjsw.org)沧海遗梦:从洪荒至现在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