镐京南郊的祭礼落幕已有三日,城中百姓仍在传颂周公“以信义誓天”的壮举。
士子们更是自发作赋传颂,民心大振。
然而,在这股正声之外,暗流却未曾消散。
——
关东,陈国。
夜色深沉,大殿之内灯火摇曳。
鲁侯、蔡侯、许侯等数位关东诸侯再度聚首。
空气凝重,众人皆神色不安,却又带着一丝不容退让的狠厉。
鲁侯率先开口:“周公南郊祭礼,天象震动,百姓尽皆信服。若再任其笼络天下,吾等将何以立国?!”
蔡侯一拍玉几,怒声道:“百姓心可欺也!不过雷霆一声,便信其为天命?哼,若如此,吾等岂非永受其制?!”
许侯冷声接道:“话虽如此,但如今之势,周公民心渐固。若再犹豫,便再无翻盘之机。”
宋国、齐国、燕国的使节亦在座,彼此交换眼神,终于有人沉声道:“与其任其日渐坐大,不若合诸侯之力,先试刀兵。若能动摇镐京,便足以让周公不敢再自恃天命!”
蔡侯咬牙:“此言甚是!吾等若欲动,须以迅雷之势,不容周公反应!”
鲁侯却迟疑:“刀兵一旦举起,便是不死不休。若败,宗庙焚毁,子孙为虏,岂可轻言?”
此时,一直沉默的齐地余孽使者冷笑出声:“诸位,莫要自欺!周公虽强,不过一人。若诸侯齐心,何惧其谋?若不动,便是坐以待毙。今日不战,他日必亡!”
此言如雷,重击诸侯心弦。
蔡侯厉声:“说得好!吾等既已至此,便无退路!”
许侯叹息,最终低声:“既然诸侯皆欲试探,吾等便各出兵马,以观周公虚实。若胜,则天下再分;若败……亦当死战,不可再退!”
殿内一片沉默,烛火摇曳,众人目光逐渐坚决。
——
消息很快经暗道传入镐京。
周公案前陈列竹简,静静聆听暗探回报。
“关东诸侯密议,已有合谋之心。鲁侯犹豫,蔡侯最激。齐地余孽推波助澜,恐将有兵马试探。”
周公缓缓放下竹简,神色如常,眼眸却闪过一抹冷光。
“果然……来了。”
召公皱眉:“殿下,诸侯若合兵,虽未必能攻破镐京,却能搅动天下。可有应策?”
姜子牙抚须冷笑:“他们合兵,正中殿下下怀。兵合必有隙,谋合必有裂。殿下早布棋局,何惧来试?”
周公目光微转,缓缓起身,语声如铁:“孤已在南郊布下暗局,以礼为网,以义为钩。诸侯若敢动,便先陷己足。明日,孤将召群臣设议,以‘巡礼四方’为名,先夺诸侯之心,再待其自乱。”
姜子牙大笑:“好一手‘先声夺人’!诸侯欲合谋刀兵,殿下却以王命巡礼,先取其道义!他们兵未起,心已乱矣!”
周公目光如炬,缓缓吐出一句:“天下之局,不在关东,而在孤掌中。”
——
这一夜,镐京城中寂静无声,而周公的谋局,已悄然铺开。
关东风急,黑云压境。
数日之间,鲁、蔡、许、宋等国已暗中整合兵马。
边关小道上,甲光映月,战鼓低鸣,虽未大张旗鼓,却已杀机毕露。
蔡侯立于营前,看着一列列士卒披甲而行,冷声道:“镐京不过一城,周公虽有百姓之心,能挡我诸侯合兵?”
鲁侯眉宇间仍有犹豫:“若一战不利,吾等国祚恐遭断绝。”
蔡侯厉声:“事至今日,焉能退缩?!”
——
消息一传入镐京,满朝震动。
内殿之上,群臣或愤或惧,声音嘈杂。
有人劝周公速召王师,先发制人;有人忧心兵凶战危,恐损社稷。
周公静坐,不发一言,直到嘈声渐歇,才缓缓起身,声音平稳而有力:
“诸侯若举兵,正合孤意。然孤不以兵迎之,而以礼先之。礼者,王命也。孤将亲巡四方,以天子之名,礼祭山川,安抚黎庶。看他们敢不敢直迎王命!”
此言一出,殿堂内顿时鸦雀无声。
召公沉声道:“殿下此举,乃以道义先压诸侯之锋。若他们兵锋逼来,岂非反陷于‘逆礼’之罪?”
姜子牙拂须长笑:“诸侯若应礼,自困手脚;若逆礼,则自毁声名!这便是以‘礼’破兵,以‘义’制心!”
——
不数日,周公果然整肃车驾,以“代王巡礼”为名,率百官与乐师、士卒启程东巡。
旌旗蔽日,鼓乐喧天,礼器庄严,声势浩荡。
镐京百姓自发夹道相送,高呼“周公万岁”,场面震撼。
这一幕迅速传至关东诸侯之耳。
蔡侯闻报,大怒:“周公此举,分明是假巡礼,实为耀兵!”
鲁侯却心惊:“若百姓皆迎,吾等岂非逆王命之徒?!”
许侯沉声:“周公此计,狠毒至极!不战则心溃,一战则名失!”
一时间,诸侯营帐内怒火与惶惑并存。
——
然而,矛盾终究还是被逼到正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沧海遗梦:从洪荒至现在请大家收藏:(m.zjsw.org)沧海遗梦:从洪荒至现在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