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起自己刚加入“静音银行”的时候,还是个连和陌生人说话都会紧张到脸红的社恐。是陆宴州一点点鼓励她,带着她去收集声音,去和听众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她渐渐发现,当自己专注于倾听和传递情感时,社交似乎也没那么可怕。每一个声音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次帮助别人实现心愿,都能让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温暖。
晚上八点多,陆宴州完成了后期合成。他将合成后的歌曲播放出来,陈桂兰清亮的歌声和林晚温柔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没有了杂音,音质清晰而饱满,祖孙俩的声音完美契合,像是天生就该这样合唱。“太好听了。”小林忍不住赞叹道,“奶奶听到肯定会很开心的。”
林晚更是哭得稀里哗啦,一边哭一边说:“谢谢你们,真的太谢谢你们了,这是我能给奶奶最好的礼物。”
接下来,就是制作硅质唱片。“静音银行”的硅质唱片采用了海底菌膜技术,这种技术原本是用于深海声音档案保存的,唱片材质坚硬,防水防潮,能抵抗时间的侵蚀,保存上百年音质依旧如新。陆宴州将合成后的音频文件导入专用设备,激光在硅质唱片上刻下细密的纹路,每一道纹路都对应着一个音符,将祖孙俩的歌声永久地留存下来。
制作完成后,陆宴州将硅质唱片递给林晚接过唱片时,指尖都在发抖。那枚圆盘泛着浅灰色的光泽,表面的纹路细密如星轨,在灯光下折射出柔和的光——那是时光被具象化的模样。
“这个……真的能存上百年吗?”她轻轻摩挲着唱片边缘,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珍重。
“嗯,就算埋在土里或泡在水里,音质也不会变。”陆宴州拿起唱片盒,帮她将唱片妥善收好,“里面附了播放器,插电就能用,奶奶躺在床上也能听。”
姜稚忽然想起什么,转身从整理台的抽屉里拿出一个小小的录音笔:“这是今天修复好的原声,你路上可以先听。”她顿了顿,补充道,“陈奶奶听到自己年轻时的声音,一定会想起很多开心的事。”
林晚用力点头,将唱片盒紧紧抱在怀里,像抱着整个沉甸甸的春天。“我现在就赶回去,奶奶今天醒着的时间比昨天长,说不定能赶上她清醒的时候。”她看向姜稚和陆宴州,眼圈又红了,“我不知道该怎么谢你们……”
“能让声音找到回家的路,就是最好的谢礼。”陆宴州的声音温和,目光落在墙上的时钟上,“末班车还有半小时,我送你去车站。”
林晚走后,“静音银行”的灯光依旧亮着。姜稚蹲在整理台前,看着那封牛皮纸信和黑白照片,指尖轻轻拂过照片上山顶上的姑娘——十八岁的陈桂兰大概不会想到,四十四年后,自己的歌声会以这样的方式,重新飘回耳边。
“你看。”陆宴州不知何时端来两杯热可可,递给她一杯,“有些声音就算被时光埋了几十年,只要有人记得,就总会被找回来。”
姜稚捧着热可可,指尖传来温暖的触感。窗外的秋意更浓了,雨滴顺着屋檐滴答作响,和录音棚里残留的《山月谣》余韵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温柔的催眠曲。
三天后,姜稚收到了林晚的短信,附了一张照片:病床上的老人半靠在床头,眼睛闭着,嘴角却微微扬着,枕边放着那台播放器,硅质唱片的盒子就放在手边。短信里写着:“奶奶听了一下午,说好像又站在山顶上,风里全是酸枣花香。她让我谢谢你们,把她的青春送回来了。”
姜稚将短信反复看了两遍,抬头时,正对上陆宴州的目光。他手里拿着刚分类好的新信件,眼里带着笑意:“看来,我们又多了一个被声音治愈的故事。”
整理台的灯光落在那些新旧信件上,牛皮纸的、打印纸的、甚至还有孩子用蜡笔写的图画信——每一封里都藏着等待被唤醒的时光。姜稚拿起下一封,指尖划过信封上的字迹,忽然觉得,所谓“静音银行”,存的从来不是沉默,而是那些藏在时光褶皱里,等着被重新听见的心跳。
秋夜渐深,雨还在下,而“静音银行”的木门,依旧为每一段未完成的声音故事,虚掩着一道光。
喜欢房车撒钱静音富婆全网爆红请大家收藏:(m.zjsw.org)房车撒钱静音富婆全网爆红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