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晓林家命运与功德紧密相连后,林黛玉便将所有的紧迫感都化作了行动。白日里,她依旧跟着苏嬷嬷钻研各项技艺,只是学习的目标愈发明确——不仅要提升自身能力,更要将这些本事转化为积累功德、守护家人的底气。夜晚,她则挑灯夜读,不仅研读诗词歌赋,更潜心钻研医术、农书与商道,为日后造福百姓、支撑林家做足准备。
她对林墨的教导也多了几分用心。每日清晨,她会亲自带着林墨诵读圣贤书,教导他“仁者爱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道理;午后,她会带着林墨前往府外的小巷,看望那些贫苦的孤寡老人,让林墨为他们送去粮食与衣物,教他懂得体恤百姓疾苦;傍晚,她会陪着林墨在庭院中种植花草树木,教导他珍惜万物生灵,培养他的慈悲之心。
起初,林墨年纪尚小,对“功德”二字不甚理解,只是单纯地喜欢跟着姐姐做这些事。但在林黛玉的耐心引导下,他渐渐明白了姐姐的用意。每当看到孤寡老人收到粮食时露出的笑容,看到自己种下的种子生根发芽,林墨的心中便会涌起一股莫名的喜悦与满足。
“姐姐,帮助别人,真的会让我们的家越来越好吗?”一日,林墨一边帮着一位老奶奶打扫院子,一边好奇地问道。
林黛玉蹲下身,轻轻抚摸着林墨的头,笑着说道:“是啊,墨儿。帮助别人,就是在积累善缘与功德。只要我们坚持做善事,积累足够多的功德,父亲母亲就会平安健康,我们的家也会一直幸福美满。”
林墨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眼神中却多了几分坚定:“那我以后要经常跟着姐姐做善事,让父亲母亲永远都好好的,让我们的家一直都这么幸福。”
看着林墨认真的模样,林黛玉心中满是欣慰。她知道,林墨已经渐渐懂得了“善良”与“责任”的意义,这便是她最想看到的。
为了更好地积累功德,林黛玉很快便开始落实自己的计划。她首先想到的便是开设公益学堂,教导贫苦孩童读书识字。林家在扬州有几间闲置的商铺,林黛玉便让人将其中一间最大的商铺重新修缮,改造成学堂。她亲自挑选了几位品行端正、学识渊博的老秀才担任学堂的先生,又让人购置了桌椅、书籍与笔墨纸砚,免费提供给贫苦孩童使用。
学堂开业的消息传开后,扬州城的百姓们都十分高兴。许多贫苦人家的父母,都纷纷带着孩子前来报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读书识字,改变命运。林黛玉亲自为学堂题名为“启智堂”,寓意“开启智慧,点亮人生”。
每日清晨,“启智堂”便会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林黛玉时常会前往学堂,看望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为他们讲解诗词歌赋,教导他们做人的道理。她还会根据孩子们的天赋与兴趣,教他们学习女红、绘画与简单的算术,希望他们能够掌握一技之长,日后能够自食其力。
除了开设公益学堂,林黛玉还利用自己钻研的医术,为百姓义诊。她让灵依在“启智堂”旁边设立了一个小小的义诊点,每日免费为百姓诊病、送药。林黛玉的医术,得益于她六世的历练与系统的帮助,再加上她精心研制的药膳与灵泉水,许多疑难杂症都能被她治愈。
起初,百姓们对这位年纪轻轻的“林小姐”并不信任,很少有人前来就诊。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被林黛玉治好,她的名声也渐渐传开了。无论是身患重病的老人,还是体弱多病的孩童,都纷纷前来义诊点就诊。林黛玉总是耐心地为每一位患者诊脉,仔细询问他们的病情,为他们开出处方,还会亲自教导他们一些日常的养生之道。
林墨也总是跟在林黛玉身边,帮着她递药、倒水,看着姐姐为百姓们治病,心中满是崇拜。他还会学着姐姐的样子,为那些生病的小朋友讲故事,安慰他们不要害怕。
随着公益学堂与义诊点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林黛玉与林墨积累的功德也越来越多。林黛玉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神魂越来越充盈,灵力也在缓慢提升;林墨的体质也愈发康健,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善良。林如海的仕途也愈发顺利,在扬州的声望也越来越高;贾敏的身体虽然依旧虚弱,却也比以前好了许多,精神状态也愈发稳定。
苏嬷嬷看着林黛玉所做的一切,心中满是赞赏与欣慰。她没想到,这位年仅六岁的林家小姐,竟然有如此大的魄力与担当,不仅才华出众,还心怀百姓,将来定能成为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林如海与贾敏也对女儿的所作所为感到十分骄傲。他们全力支持林黛玉的事业,不仅为她提供钱财与人力支持,还时常亲自前往学堂与义诊点,看望孩子们与患病的百姓,为他们送去温暖与关怀。
日子在忙碌而充实中缓缓流淌。林黛玉一边跟着苏嬷嬷学习,一边打理公益学堂与义诊点,一边还要陪伴家人,虽然辛苦,却也十分满足。她知道,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为林家的未来铺路,都是在为自己与家人争取一个圆满的未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综影视冰沁请大家收藏:(m.zjsw.org)综影视冰沁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