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学院的晚自习刚结束,苏念桃就抱着信纸冲进了宿舍。走廊里的灯光昏黄,却挡不住她眼里的亮——下午陆沉渊把个体工商户执照递到她手里时,那抹鲜红的底色,像一团火,烧得她心里滚烫。
“念桃,你跑这么快干嘛?”室友李娟正铺床,见她气喘吁吁的,忍不住打趣,“是不是沉渊哥又给你带好吃的了?”
“不是!”苏念桃把信纸往桌上一放,拿起笔就开始写,“我要给家里写信,让娘赶紧带卫东来省城!执照拿到了,摊位也收拾得差不多了,就等他们来开门营业了!”
王芳凑过来,看着桌上的执照,伸手摸了摸:“这就是营业执照啊?真洋气!念桃,你现在可是‘小老板’了!”
“什么小老板,就是开个小腌菜铺。”苏念桃笑着摆手,笔尖却不停,“我得赶紧写,明天一早就能寄出去,娘收到信,说不定后天就能动身!”
信纸铺开,墨水在笔尖晕开,苏念桃一笔一划,写得格外认真。她先把执照获批的消息写在最前面,特意描粗了“合法经营,受政策保护”几个字;又详细说陆沉渊找好的摊位——爱民巷十三平米的门面,租金每月二十块,水电齐全,门口还能摆小摊;再提街道办和工商局的干部都很支持,说他们带动农村就业,是响应国家号召的好事。
“……娘,您别担心城里不好立足,陆沉渊哥都帮我们打听好了,进货、办健康证、布置铺子,他都会帮忙。卫东也大了,来省城能进学堂读书,比在老家跟着我们受苦强。您就带着卫东来,我们一家人在省城团聚,一起把腌菜铺开起来,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写到“一家人团聚”时,苏念桃的眼眶微微发热。来省城读书快两年了,她最盼的就是这一天——不用再隔着千山万水牵挂家里,不用再担心父亲的腰疾,不用再心疼母亲熬夜纺线。现在,这个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她又想起陆沉渊,特意加了一句:“陆沉渊哥人很实在,这阵子跑前跑后,帮了我们很多忙,您来了就知道,他是个靠得住的人。”
写完信,她通读了一遍,觉得还有些不放心,又在末尾添了句:“娘,车票我让陆沉渊哥先帮着买好,您带着卫东直接来就行,我们去火车站接您。”
折好信纸,塞进信封,苏念桃摸出自己攒的几块钱,小心翼翼地贴好邮票。她恨不得立刻把信寄出去,仿佛信一寄出,娘和卫东就已经在来省城的路上了。
“念桃,你娘来了,你可就有人疼了。”李娟坐在她旁边,语气羡慕,“以后能吃到伯母做的腌菜,还能经常看到家人,真好。”
“是啊。”苏念桃点点头,心里满是期盼,“以前总怕自己一个人在省城闯不好,现在家人来了,陆沉渊哥也在,我就什么都不怕了。”
第二天一早,苏念桃把信投进了学校门口的邮筒。看着绿色的邮筒吞下信封,她仿佛看到了母亲收到信时的样子,嘴角忍不住上扬。
而此时的苏家坳,正浸在清晨的薄雾里。苏父苏老实背着锄头,刚从地里回来,露水打湿了他的裤脚,腰杆却挺得笔直——自从收到女儿的信,知道要去省城开腌菜铺,他这腰好像都轻快了些。
“他爹,你回来啦?”赵秀兰端着一碗玉米糊糊从屋里出来,脸上带着几分愁容,“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城里那么大,我们又没熟人,万一铺子开不起来,可怎么办?”
这已经是她第五次说这话了。上次收到女儿说要开铺的信,她就没睡安稳过,一边盼着能和女儿团聚,一边又怕城里不好立足——她这辈子没出过远门,最远就是去镇上赶集,一想到要去省城那种大地方,心里就发怵。
苏老实接过碗,喝了一口热糊糊,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语气沉稳:“念桃在信里不是说了吗?执照也办了,摊位也找好了,街道办的干部都支持,还有沉渊那孩子帮忙,能有什么问题?”
“可我还是怕。”赵秀兰坐在门槛上,手里纳着鞋底,“我就会做腌菜,别的啥也不会,到了城里,要是没人买我们的腌菜,租金都交不起,岂不是要拖累念桃?”
“念桃有主意,你还不放心?”苏老实放下碗,看着妻子,“女儿从小就懂事,读书刻苦,做事稳当,她既然敢让我们去,就肯定有把握。我们做爹娘的,不能拖她后腿,得支持她。”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是村支书家的儿子,手里拿着一封电报,还有一封信。“苏叔,苏婶,省城来的信,还有一封电报!”
赵秀兰心里一紧,连忙站起来去接。电报是苏念桃拍的,只有短短几个字:“执照已批,速带卫东来。” 信里则写得更详细,说摊位已经打扫干净,陆沉渊帮忙订了腌菜坛子和货架,健康证也打听好了,只要他们一到,就能去办理。
“你看,念桃都催我们了。”苏老实接过信,仔细读了一遍,“她说沉渊已经帮我们买好了后天的火车票,让我们直接去火车站就行,他们来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请大家收藏:(m.zjsw.org)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