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风带着凉意刮过巷口,苏念桃正坐在堂屋窗边,翻着卫东送来的上周经营报表。阳光透过窗棂落在报表上,密密麻麻的数字记录着两家店的营收,整体还算平稳,可其中一行“分店卤味损耗三斤、酱菜损耗两斤”的字迹,让她轻轻蹙起了眉。
“姐,这是今天的报表。”卫东推门进来,手里捏着张纸条,脸上带着几分懊恼,“早上分店盘点,昨天剩下的半盆卤牛肉有点变味了,只能倒了,还有些酱萝卜,放了两天发蔫,顾客都不爱要了。”
苏念桃放下手里的报表,指尖轻轻敲着桌面:“这种情况最近是不是常发生?”
“可不是嘛。”卫东在她对面坐下,叹了口气,“天越来越冷,原本以为能放得久点,可卤味和酱菜还是容易坏。尤其是分店那边,有时候顾客买得多,剩下的就容易积压,扔了怪可惜的,光这半个月就损耗了快十斤了。”
旁边择菜的苏母也插了嘴:“可不是嘛,前几天你张婶想多买两斤酱黄瓜,说要给省城的闺女捎去,我都没敢让她多买,怕路上就坏了,白糟蹋东西。”
苏念桃心里一动。张婶这话提醒了她,之前也有不少老主顾说过,想多买些酱菜卤味带出去,要么是给外地的亲戚,要么是出门办事当口粮,可都因为放不住而作罢。要是能解决保存问题,不仅能减少损耗,说不定还能把生意做到外地去,这可比守着两家本地店强多了。
“要是能让这些东西放得久点就好了。”苏卫东也念叨着,“上次有个跑运输的司机,说想给老家带十斤卤牛肉,问能不能放一周,我只能说不行,眼睁睁看着生意跑了。”
“放得久……”苏念桃琢磨着,忽然想起前阵子听收音机里说,省城的食品厂为了让罐头和腌制品保存更久,用了一种“真空包装”的技术,能隔绝空气,延长保质期。当时她没太在意,现在想来,这不正好能解决店里的难题吗?
“我有个主意。”苏念桃眼睛亮了起来,“我听说省城的食品厂有真空包装的设备,要是咱们能弄一台小型的,把酱菜和卤味都真空包装起来,说不定能放好几个月,这样既减少损耗,也能卖给外地的顾客了。”
“真空包装?那是什么东西?”苏母和卫东都一脸茫然。
“就是把东西装在袋子里,把里面的空气抽掉,封严实了,这样细菌就不容易滋生,就能放得久了。”苏念桃尽量解释得通俗,“收音机里说,用这种方法包装的咸菜,能放半年都不坏。”
“还有这种门道?”苏卫东来了兴趣,“那要是真能行,咱们的生意就能做远了!不光是本地,周边城市都能卖!”
苏母却有些犹豫:“省城的设备,肯定不便宜吧?咱们攒点钱不容易,要是买了没用,岂不是白扔了?”
苏念桃也知道这是个问题。500块钱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陆沉渊修车摊三个月的纯收入,万一设备不好用,或者包装后顾客不买账,损失就大了。可要是不试,就永远只能困在本地,生意也难有大起色。
“妈,我想试试。”苏念桃语气坚定,“咱们先打听清楚,看看有没有小型的设备,多少钱。要是真能解决保存问题,以后订单肯定能翻倍,这点投入不算什么。”
陆沉渊晚上收摊回来,苏念桃把想法跟他说了。他虽然不懂什么真空包装,但向来信任苏念桃的眼光,沉吟片刻就说:“桃桃,你觉得可行就试试。钱的事你不用操心,我这几个月卖配件攒了点,再加上店里的盈利,凑500块钱应该没问题。”
有了陆沉渊的支持,苏念桃更有底气了。第二天一早就托人打听省城食品厂的联系方式。正好苏母有个远房表弟在省城上班,认识食品厂的人,苏念桃便让母亲写了封信,托表弟帮忙问问有没有小型的真空包装机,价格多少。
等信的日子里,苏念桃没闲着,每天让卫东记录卤味和酱菜的损耗量,算了一笔账:要是每月损耗减少10斤,按卤牛肉3块5一斤、酱菜8毛一斤算,就能多赚30多块;要是能拓展外销,哪怕每月多卖50斤,也能多赚100多块,用不了半年就能把设备的钱赚回来。
十天后,表弟的回信终于到了。信里说,省城食品厂确实有小型的真空包装机,是供小作坊使用的,价格500块,而且负责送货上门,还能教人怎么用。
“真有这种设备!”苏卫东拿着信,兴奋得直搓手,“姐,咱们买吧!500块钱,半年就能回本!”
苏母还是有些心疼:“500块啊,能买多少斤肉,给桃桃补身子多好。”
“妈,这是投资。”苏念桃耐心劝道,“现在花500块,以后能赚更多的钱,到时候不仅能给我补身子,还能给卫东娶媳妇,给咱们家盖新房子呢。”
陆沉渊也说:“妈,桃桃说得对。钱没了可以再赚,要是错过了这个机会,生意就难有大发展了。我明天就去把攒的钱取出来,凑够500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请大家收藏:(m.zjsw.org)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