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午后,“念桃食品”总作坊的办公室里,风扇嗡嗡地转着,吹散了空气中的闷热。苏念桃坐在靠窗的桌前,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报表,上面详细记录着三家分店和总作坊的营收、成本、人员情况。自从孩子满月后,她便逐步回归工作,看着报表上不断增长的数字,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心里却在盘算着一件更重要的事。
“姐,这是上个月三家分店的利润报表,总利润比上个月涨了15%,尤其是新开的城西分店,客流量已经稳定下来了。”苏卫东推门进来,把一张汇总表放在她面前,语气里满是干劲。
如今的“念桃食品”早已不是当初的小便民店,总作坊扩大了两倍,三家分店遍布城区,员工也从最初的两人增加到了二十多人。可随着规模扩大,苏念桃渐渐发现,单纯的工资激励已经难以留住核心员工——有几家同行开出更高的工资挖人,张姐、老李这些跟着她干了两年多的老员工,虽然没走,却也难免有了些动摇。
“卫东,你觉得张姐、老李他们,对咱们店里是不是很重要?”苏念桃抬头问。
苏卫东愣了一下,随即点头:“那当然!张姐是生产组长,把作坊的活打理得井井有条;老李负责采购,能拿到最便宜的新鲜食材;还有城东分店的王姐、城西分店的赵哥,都是最早跟着咱们干的,做事踏实,顾客也信任他们。”
“是啊,他们是店里的根基。”苏念桃指尖轻轻敲着桌面,“咱们不能只靠感情留着他们,得让他们真正把店里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我想,推行股份制,给老员工分股份,让他们也能拿到分红。”
“股份制?”苏卫东眼睛一亮,“就是像城里那些大工厂一样,员工也能当老板?”
“差不多。”苏念桃笑着解释,“我打算拿出店里10%的股份,分给5名跟着咱们干了两年以上的老员工,按他们的工龄和贡献分配。以后店里盈利了,他们除了工资,还能按股份拿分红,店里做得越好,他们赚得越多。”
陆沉渊正好从外面进来,听到这话,也凑了过来:“这个主意好!这样一来,大家就有了奔头,肯定会更用心干活。”他这段时间也在琢磨管理的事,知道留住人才能把生意做大。
“我也是这么想的。”苏念桃说,“明天召集这5位老员工开会,把这事宣布了。你先去整理一下他们的工龄和贡献,比如张姐,从开店就跟着我,现在管着生产,贡献最大;老李负责采购,帮店里省了不少成本;王姐、赵哥把分店打理得很好;还有负责包装质检的小陈,从来没出过差错。”
苏卫东立刻应道:“好!我今晚就整理出来,保证公平公正。”
第二天下午,总作坊的会议室里,5位老员工准时到齐。张姐穿着干净的工装,手里还拿着生产记录;老李叼着烟,手里攥着采购清单;王姐、赵哥和小陈也都带着各自的工作笔记,以为是要开常规工作会。
“今天叫大家来,是有件重要的事要跟大家商量。”苏念桃坐在主位上,陆沉渊和苏卫东坐在旁边,“咱们‘念桃食品’能有今天,多亏了大家的辛苦付出。为了让大家更有归属感,也为了店里更好的发展,我决定推行股份制改革。”
“股份制?”张姐愣了一下,疑惑地问,“苏老板,这股份制是啥意思啊?”
“简单说,就是让大家也当店里的‘小老板’。”苏念桃笑着解释,“我会拿出店里10%的股份,分给你们5位老员工。以后店里赚了钱,除了你们的工资,还能按股份比例拿分红。比如店里今年纯利润10万,10%就是1万,大家按股份分这1万。”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了下来。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满是惊讶和不敢相信。老李掐灭了烟,声音都有些发颤:“苏老板,你……你没开玩笑吧?我们也能拿分红?”
“当然没开玩笑。”苏念桃拿出苏卫东整理好的分配方案,“这是我和卫东、沉渊一起商量的分配比例,大家看看有没有意见。张姐,工龄2年8个月,负责生产管理,贡献最大,分配3%的股份;老李,工龄2年5个月,负责采购,帮店里控制成本,分配2.5%的股份;王姐,工龄2年3个月,管理城东分店,业绩稳定,分配1.5%的股份;赵哥,工龄2年1个月,管理城西分店,开拓新市场,分配1.5%的股份;小陈,工龄2年,负责包装质检,零差错,分配1.5%的股份。”
她把方案一一念完,目光扫过众人:“大家要是觉得不公平,或者有什么想法,尽管提出来,我们可以再商量。”
会议室里静了几秒,随即爆发出热烈的讨论声。
“3%的股份?那要是店里赚10万,我就能分3000块?”张姐激动地问,她现在一个月工资才120块,3000块相当于两年多的工资了。
“是啊苏老板,这是真的吗?以后我们除了工资,还能拿分红?”王姐也难掩激动,手里的笔记本都差点掉在地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请大家收藏:(m.zjsw.org)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