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你们应得的。”苏念桃握住她的手,手心的温度传递着真诚,“在我心里,你们就像我的亲人一样。以前农村老人养老难,我一直想着,等企业发展好了,一定要让跟着我干的老员工老有所养,这是我的承诺,也是念桃的责任。”
接着,苏念桃又拿出两个厚厚的红包:“这是今年的股份分红,你们虽然要退休了,但永远是念桃的股东。张婶你是技术股,李姨你是贡献股,今年厂里效益好,每人分到8600元。”
李秋菊接过红包,感觉沉甸甸的,不仅是钱的重量,更是苏念桃的心意。她嘴唇颤抖着,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只是反复念叨:“没想到,真没想到,我们庄稼人干农活,还能拿股份分红,还能领养老金……”
这时,苏念桃让助手播放了一段提前准备好的视频。屏幕上,出现了五年前小作坊的画面:低矮的仓库里,张桂兰正弯腰往陶坛里装萝卜干,额头的汗珠滴落在坛沿;李秋菊背着装满酱菜的竹篮,在乡间小路上一步步前行,背影坚定;苏念桃和她们一起熬夜,围着煤炉吃泡面,脸上却满是笑容。
随着画面切换,出现了如今宽敞明亮的车间、络绎不绝的客户、员工们脸上的笑容。视频的最后,一行字缓缓浮现:“感恩每一份陪伴,致敬每一份坚守。”
看着视频,不少员工都悄悄擦起了眼泪。车间主任王秀莲是后来加入的,她哽咽着说:“张婶和李姨是我们的榜样,苏总更是把我们当家人。以前在别的地方打工,干得再好也就是领份工资,可在念桃,我们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苏念桃走到两位老人身边,深深鞠了一躬:“张婶,李姨,感谢你们五年来的信任和付出。念桃永远是你们的家,以后有空常回来看看,车间的门永远为你们敞开。”
张桂兰终于忍不住哭出了声,她拉着苏念桃的手说:“念桃啊,我们这辈子没读过多少书,也没干过啥大事,能跟着你干这五年,是我们的福气。你这孩子心善,重情义,以后厂里的事,我们还会常惦记着。”
李秋菊也红着眼眶补充道:“是啊,念桃,你一定要好好干,我们相信你能把‘念桃酱菜’做得更大更好。以后这些年轻孩子们,我们也放心交给你了。”
说着,她从布包里拿出两双绣着桃花图案的鞋垫,塞进苏念桃手里:“这是我连夜绣的,你跑市场多,走路多,垫上这个舒服。”张桂兰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她自己腌制的酱黄瓜:“这是我按老方子做的,你尝尝,看看味道变了没。”
苏念桃捧着鞋垫和酱黄瓜,心里暖暖的,眼泪再次涌了上来。她知道,这不是普通的鞋垫和酱菜,而是两位老人最质朴的心意。
仪式的最后,苏念桃提议全体员工合影留念。张桂兰和李秋菊被大家簇拥在中间,苏念桃站在她们身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相机快门按下,定格了这温暖的一刻:红色的横幅下,一群朴实的人,因为一份酱菜事业结缘,因为一份感恩之心凝聚在一起。
合影结束后,员工们纷纷围上来,给两位老人送上自己准备的礼物:有年轻女工织的围巾,有业务员带回来的外地特产,还有会计大姐精心核算的“工龄纪念册”,上面记录着她们五年来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张桂兰和李秋菊一一收下礼物,不停地说着谢谢。走到车间门口时,她们停下脚步,回头望着熟悉的生产线,望着那些腌制酱菜的陶坛,眼里满是不舍。这里承载了她们五年的时光,有汗水,有欢笑,有和姐妹们一起奋斗的日日夜夜。
“以后我们不在了,你们要好好跟着苏总干,好好做酱菜,不能砸了‘念桃’的招牌。”张桂兰对着车间里的女工们叮嘱道。
“是啊,腌制的时候要多留意温度,切菜的时候要均匀,不能马虎。”李秋菊也跟着补充。
年轻的女工们纷纷点头:“张婶,李姨,你们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好好干的!”
苏念桃送两位老人到厂区门口,看着她们被家人接走的背影,心里感慨万千。五年前,她带着一腔热血回乡创业,没想到能收获这么多真诚的陪伴。她始终相信,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优质的产品和广阔的市场,更需要人心的凝聚。以人为本,感恩重情,这不仅是她的做人准则,更是“念桃酱菜”能够走到今天的根本。
夕阳西下,厂区里的员工们还在热议着今天的荣退仪式。有人说:“跟着苏总干,心里踏实,以后我也要在念桃干到退休。”有人说:“苏总这么重情义,我们更要好好干活,不辜负她的信任。”还有人悄悄盘算着,以后要更用心地做好每一份酱菜,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苏念桃站在办公楼的窗前,望着热闹的厂区,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知道,这场荣退仪式不仅是对两位老员工的感恩回馈,更是对所有员工的激励。只要人心齐,只要坚守初心,“念桃养生酱菜”一定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喜欢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请大家收藏:(m.zjsw.org)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