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北京,天朗气清。人民大会堂前的广场上,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庄严肃穆。苏念桃穿着一身藏青色的中式套装,头发梳得整齐利落,鬓角的白发被精心打理过,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银辉。她的左手被陆沉渊紧紧握着,右手牵着专程赶来陪同的苏建斌,脚步沉稳地走进这座象征着国家荣誉的建筑。
今天,是“全国慈善模范”的颁奖仪式。苏念桃凭借累计捐建10所希望小学、资助千名贫困学子的公益实绩,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这不仅是对她个人公益事业的认可,更是对她几十年来坚守“诚信向善、回馈社会”初心的最高褒奖。
走进大会堂,宽敞明亮的大厅里人声鼎沸,来自全国各地的慈善模范、公益人士汇聚一堂,每个人脸上都带着自豪而谦逊的笑容。苏念桃找了个座位坐下,环顾四周,心里既激动又感慨。她想起几十年前,自己还是个在红星大队种地卖菜的农村妇女,每天想的只是如何让家人吃饱穿暖,如何让弟弟妹妹有书可读。从未想过,有一天,她会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授予的荣誉。
“别紧张,你做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好事,这份荣誉你受之无愧。”陆沉渊感受到她手心的微凉,轻声安慰道。他穿着一身灰色西装,身姿依旧挺拔,眼神里满是骄傲和宠溺。
苏念桃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心里渐渐平静下来。是啊,她做公益,从来不是为了荣誉,而是为了那些和她当年一样,渴望读书却面临困境的孩子;是为了那些生活艰难,却依然怀揣梦想的人们。这份荣誉,是对她公益之路的肯定,更是对她未来继续前行的激励。
上午九点,颁奖仪式正式开始。主持人走上舞台,用激昂的声音介绍着各位获奖嘉宾的事迹。当念到苏念桃的名字时,大屏幕上出现了她的照片和公益履历:
“苏念桃,女,72岁,来自红星省红星市。她从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起步,靠种菜、办厂致富后,始终不忘回馈社会。三十年来,她累计捐建希望小学10所,覆盖偏远山区和贫困乡村,让两千多名孩子走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设立‘念桃奖学金’,资助千名贫困女大学生完成学业,其中八成学子已毕业返乡,成为教师、医生、基层干部等,用知识回馈社会;成立‘红星女性互助金’,资助上万名农村妇女创业、治病,带动乡亲共同致富……她用一生的坚守,诠释了‘达则兼济天下’的真谛,用点滴善举,汇聚成改变命运的磅礴力量。”
大屏幕上,还播放了希望小学孩子们上课的场景、受资助学子的感谢信、农村妇女创业成功的笑脸,每一个画面都真实而感人。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苏念桃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角,在礼仪小姐的引导下,缓步走上舞台。国务院领导亲自为她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章,证书上“全国慈善模范”六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奖章挂在胸前,沉甸甸的,既是荣誉,更是责任。
“苏念桃同志,祝贺你!”领导握着她的手,语气亲切而庄重,“你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公益初心,帮助了无数人改变命运,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希望你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更多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
“谢谢领导!”苏念桃的声音有些哽咽,眼眶微微泛红,“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没想到能得到这么高的荣誉。以后,我会继续努力,为公益事业多做贡献,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回到座位上,苏念桃轻轻抚摸着胸前的奖章,心里百感交集。她想起第一所希望小学建成时的场景,孩子们穿着崭新的校服,背着书包,走进明亮的教室,脸上洋溢着渴望知识的笑容。那一刻,她就下定决心,要让更多的孩子有书可读,要让知识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她想起那些受资助的女大学生,有的已经成为乡村教师,在偏远山区教书育人;有的成为医生,救死扶伤;有的回到家乡创业,带动乡亲致富。每次收到她们的感谢信,看到她们的成长和进步,她都觉得无比欣慰。她知道,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这些孩子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她想起“红星女性互助金”帮助过的农村妇女,有的靠着互助金的资助,办起了养鸡场、养猪场,日子越过越红火;有的靠着互助金的支持,治好了多年的顽疾,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她们常说,苏念桃是她们的再生父母,是她们生命中的光。而苏念桃觉得,能帮助她们,是自己这辈子最大的福气。
颁奖仪式结束后,是获奖嘉宾发言环节。苏念桃作为代表之一,再次走上舞台,接过话筒。台下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苏念桃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带着岁月的沉淀和真诚的温度,“站在这里,我心里很激动,也很感慨。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读过多少书,这辈子,做得最多的事,就是种地、办厂,还有帮助别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请大家收藏:(m.zjsw.org)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