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市区,周末的狂欢气氛扑面而来。街道上人流如织,酒吧和餐厅爆满,霓虹灯广告牌上滚动播放着“庆祝方舟纪元成功”的标语。一群年轻人手持酒瓶,高声唱着什么歌,摇摇晃晃地从他的车旁经过。
陆锋面无表情地注视着这一切。城市的喧嚣与几小时前他所处的荒野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割裂感让他不适。他加快车速,驶向位于滨海新区的高层公寓。
停好车,他乘电梯直达二十八楼。钥匙转动门锁的声音刚落,一个稚嫩的身影就像炮弹一样冲入他怀中。
“爸爸!”五岁的朵朵紧紧抱住他的腿,小脸因兴奋而涨红,“你过那个摇摇晃晃的桥了吗?掉下去了吗?”
陆锋脸上的疲惫瞬间融化,他弯腰将女儿抱起,在她柔软的脸颊上亲了一口:“当然过来了,爸爸可是专业的。”
林舒从厨房探出头,手里还拿着锅铲。她穿着一身简单的家居服,围裙上沾着些许面粉,长发随意地挽在脑后,几缕发丝垂在额前,衬得那双总是冷静理智的眼睛格外温柔。
“吃饭了,先去洗手。”她的目光在陆锋身上停留片刻,像是在确认他完好无损,“今天新闻里说西部山区有暴雨,我还在担心你回不来。”
“绕了点路,但不碍事。”陆锋放下朵朵,走到厨房门口,倚在门框上看着妻子忙碌的身影。
餐桌上摆着简单的三菜一汤,冒着热气。这不是什么豪华大餐,却是陆锋每次野外归来最渴望的温暖。
“今天市里有个规划会议,”林舒一边盛饭一边说,“提到近期沿海地区的地下水位监测数据有些异常,部分低洼区域出现海水倒灌现象。”
陆锋洗手的动作微微一顿:“严重吗?”
“暂时不严重,但趋势不太乐观。”林舒将饭碗放在他面前,眉头轻蹙,“按理说,能量屏障应该能阻止这种情况。会上有人提出疑问,但得到的答复是‘系统调试期间的正常波动’。”
陆锋想起峡谷中异常高涨浑浊的江水,但没有说出来。他不愿用未经证实的猜测破坏这难得的家庭时光。
饭后,他陪朵朵在客厅地毯上玩积木,林舒则在书房继续工作。作为城市规划局的资深工程师,她经常带项目回家加班。
朵朵搭起一座歪歪扭扭的塔楼,兴奋地指着它说:“看,爸爸!这是方舟屏障,保护我们不被大海吃掉!”
陆锋怔了怔,轻轻抚摸女儿的头发:“大海不会吃掉我们的。”
“可是幼儿园老师说,没有方舟屏障,海水就会涌上来,把我们的家、幼儿园、游乐场全都淹没。”朵朵睁大眼睛,语气中混合着恐惧和好奇,“老师说那是我们以前对地球不好,地球生气了。”
陆锋沉默片刻,将女儿搂入怀中。孩子们如此之小就要承受这种生态罪恶感的灌输,让他心里很不舒服。
晚上九点,哄睡朵朵后,陆锋终于有时间整理这次探险的素材。他走进书房,打开专业级的图像处理软件,开始剪辑白天的视频。
林舒从她的设计图前抬起头:“下周可能要出差,去参加一个沿海城市防洪工程的研讨会。”
“去多久?”
“三天左右。到时候你能照顾朵朵吗?”
“当然。”陆锋心不在焉地回答,注意力集中在屏幕上的悬索桥镜头。
处理完视频,已是深夜十一点。他习惯性地登录了几个专业的户外论坛和气象数据网站,这是他从多年探险生涯中养成的习惯——总是尽可能了解目的地的环境条件。
论坛里有几个帖子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些来自不同大洲的户外爱好者报告了异常天气现象:阿拉斯加的冰川融化速度超出预期,太平洋某些岛屿的海平面在屏障运行后不降反升,南极科考站传回的零星信息提到“冰盖底部融水加速”。
这些分散的信息看似无关,但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令人不安的趋势。陆锋的直觉告诉他,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正要关闭浏览器时,屏幕右下角弹出一个加密通讯软件的提示窗口。发信人是“山猫”,他在一次极地探险中认识的科学家朋友,目前常驻南极的一个研究站。
「锋,在吗?有急事。」消息的时间是四小时前。
陆锋立刻回复:「在,刚回城。什么事?」
几秒钟后,山猫的回复就来了:「电话说。用加密线路。」
陆锋皱了皱眉,戴上耳机,接通了山猫发来的视频请求。画面很快连接,但信号极不稳定,山猫的脸在雪花干扰中断续呈现。他身后的背景是一个简陋的房间,显然是科考站的宿舍。
“怎么了,山猫?南极现在应该是极夜吧?”陆锋试图让语气轻松些。
山猫没有笑,他的脸色苍白,眼窝深陷,像是很久没有好好休息了:“陆锋,我长话短说。事情不对劲,很不对劲。”
“什么意思?”
“官方公布的数据...不全是真的。”山猫压低声音,尽管明知通话是加密的,“我们这里的冰盖,融解速度比公开的快得多。而且...最近监测到异常的地热活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潮汐陷落请大家收藏:(m.zjsw.org)潮汐陷落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