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秘密囤积
海津市最大的批发市场在黎明前就已苏醒。装载着各类货物的卡车在狭窄的通道间穿行,商贩们吆喝着卸货,空气中弥漫着蔬菜的泥土味和海鲜的咸腥。林舒把车停在市场外围,拉起外套的兜帽,深吸一口气,汇入了熙攘的人流。
这是她本周第三次来这里采购,每次都会选择不同的入口,光顾不同的商铺。今天的目标是调味品和易于储存的干货,这些看似普通的物资在危机时期可能比黄金还要珍贵。
老板娘,老样子。她在一家熟悉的干货店前停下,指了指架上的木耳和香菇。
店主人是个精干的中年妇女,一边利索地称重包装,一边随口搭话:最近好多像您这样大批量采购的,是有什么活动吗?
林舒心里一紧,面上却保持微笑:公司食堂要扩建,先备点货。
这个借口她已经用过多次。以城市规划局的名义进行采购,既不会引起过多怀疑,又能解释大批量购买的行为。但显然,市场上已经有人注意到了异常。
她付了现金,小心地将货物搬上手推车。这是另一个安全措施——不使用电子支付,避免留下可追踪的记录。现金是从全市不同的ATM机分批取出的,面额不一,难以追踪。
下一站是药品批发区。在这里她更加谨慎,戴着口罩和眼镜,选择了一家位置偏僻的药店。抗生素、止痛药、消毒用品...她递上一张手写的清单,尽量让表情看起来平静自然。
这些量需要登记。药剂师扫了一眼清单,皱起眉头。
我们是建筑公司的,林舒流畅地背诵着准备好的说辞,工地在偏远地区,需要配备完善的医疗物资。
她出示了伪造的公司证件,这是陈海通过他的关系弄到的。药剂师仔细核对着证件,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林舒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手心渗出细密的汗珠。
终于,药剂师点了点头,开始配药。林舒轻轻松了口气,但警惕并未放松。她注意到墙角有一个监控摄像头,下意识地侧过身,避开正脸。
两个小时后,采购完成。她将货物装车,绕了几条小路确认没有尾随,才驶向郊区的仓库。
与此同时,在城市的另一端,陆锋正在进行另一项准备工作。他站在一家户外用品店的仓库里,面前堆放着睡袋、帐篷和野营炉具。
这些都要了。他对店长说,另外,你们有没有更大容量的净水器?
店长眼睛一亮,这种大客户可不常见:有的,我们新到了一批军用级别的净水设备,可以直接过滤河水。
陆锋检查着设备参数,内心计算着团队的可能需求。按照计划,核心成员就有十多人,加上家属可能超过二十人。每个人的基本生存需求都要考虑到。
我再要二十套保温毯,还有所有型号的电池。他继续补充,手摇发电的手电筒有货吗?
店长忙不迭地点头,指挥店员开始备货。陆锋借机观察着仓库的布局,思考着哪些物资可能被低估了实际价值。多年的户外经验告诉他,在生存危机中,最不起眼的小物件往往能发挥关键作用。
最近探险的人真多啊,店长一边开单一边闲聊,这个月探险装备的销量比往常翻了一倍。
陆锋心里一动:哦?都是些什么人?
各种人都有。有些像是专业的,买的都是高端装备;有些明显是新手,连基本常识都不懂。店长摇摇头,听说最近流行什么末日旅游,这些人真是闲的。
这句话在陆锋心中敲响了警钟。如果连普通商家都注意到了采购热潮,那么官方不可能毫无察觉。他们的行动必须更加小心。
下午三点,所有采购的物资都被运到了仓库。刘师傅帮着卸货,看着堆积如山的物资,他沉默地摇了摇头,但什么也没说。
林舒开始分类整理,给每样物品贴上标签,记录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这是一个繁琐的过程,但至关重要。在危机中,有序的物资管理可能意味着生与死的差别。
今天市场上有人问起为什么大量采购。她一边记录一边对陆锋说。
陆锋的表情严肃起来:陈海也提到了类似的情况。港口那边,政府对某些物资的流出查得越来越严。
我们的时间可能不多了。
夜幕降临时,周毅出现在了仓库。这位农科院的研究员是林舒通过工作关系联系的,专攻作物育种,但对他们的计划还一无所知。
林工程师,您说的这个农业研究项目...周毅推了推眼镜,好奇地打量着仓库内部,为什么需要这么隐蔽的地点?
林舒和陆锋交换了一个眼神。是时候向又一个潜在盟友透露部分真相了。
周博士,请坐。陆锋拉过几个货箱当作椅子,我们有一个重要的发现,想听听您的专业意见。
他们选择性地展示了一些数据,主要是海平面上升的科学预测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周毅仔细查看着资料,表情逐渐凝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潮汐陷落请大家收藏:(m.zjsw.org)潮汐陷落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