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没说话,只是微微点头,手指在案上轻轻画着 “允恭” 二字,像是在回忆拓片上的金文写法。秦风看着他的表情,心里稍微松了些 —— 看来李斯对这两个字的释义是认可的。
时间一点点过去,小吏还没回来。秦风的腿站得发麻,却不敢动,只能盯着案上的残卷,在心里默念《尧典》的句子,生怕待会儿验证时出岔子。
“大人,拓片取来了!”
终于,小吏的声音从殿外传来,手里捧着一卷用麻布包着的东西,快步走了进来,把拓片递给李斯。
李斯接过拓片,小心翼翼地展开 —— 这是一张三尺长的麻纸拓片,上面印着尧鼎的轮廓,鼎身外侧的金文清晰可见,虽然有些模糊,却能清楚认出 “钦明允恭” 四个大字,笔画苍劲,带着上古时期的厚重感。
“你过来!” 李斯对秦风招手。
秦风赶紧走过去,站在案边,看着拓片上的金文,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 跟他说的一模一样!
“你指给我看,哪是‘钦明允恭’,哪又能跟你诵的《尧典》对应。” 李斯的语气缓和了些,却仍带着威严。
秦风指着拓片上的字,一字一句地说:“大人您看,这四个字,从右往左读,是‘钦明允恭’。‘钦明’对应《尧典》的‘钦、明、文、思’,‘允恭’对应‘允恭克让’,正是尧帝德行的记载。而鼎内侧还有些模糊的字,虽然看不清,但先生说,里面有‘光被四表’的片段,只是年代久远,拓片上不清晰了。”
李斯凑到拓片前,仔细看了半天,又拿起那半片《尚书》残卷,对比着上面的 “允迪厥德”,眼神里的怀疑渐渐淡了。他突然想起,去年张平拿拓片给他看时,也曾说过 “这鼎上的字,与《尧典》能对应”,当时他没在意,现在看来,这儒生说的是真的。
“你……” 李斯刚想开口,又停住了,手指在拓片上轻轻敲了敲,像是在斟酌措辞,“你既然能背《尧典》,那《皋陶谟》里的‘允迪厥德,谟明弼谐’,你能解释解释吗?”
“当然能!” 秦风赶紧回答,“‘允迪厥德’是说要遵循尧帝的德政,‘谟明弼谐’是说谋划要高明,辅佐要和谐 —— 这与尧鼎上的‘钦明允恭’一脉相承,都是在讲治国要以德为本,以贤为辅!”
李斯点点头,没再说话,只是把拓片和残卷都收了起来,眼神里多了些复杂的情绪 —— 有惊讶,有认可,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犹豫。他知道,要是这儒生真能把《尚书》背完整,杀了他太可惜;可要是不杀,又违背了焚书令的律法。
“你先下去,在偏院等着。” 李斯突然说,语气里没了之前的严厉,“我要把这事禀报陛下,再做定夺。”
“谢大人!” 秦风躬身行礼,心里松了一口气 —— 至少,李斯没有再认定他是伪作,还愿意禀报陛下,这就是进展。
士兵把秦风押出偏殿,往偏院走去。路过走廊时,秦风回头看了一眼,只见李斯还坐在案后,手里拿着拓片,眉头微蹙,不知道在想什么。
秦风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安全。接下来,能不能见到始皇,能不能真正证明《尚书》的价值,还要看李斯怎么禀报,看始皇会不会相信。可他不后悔 —— 至少,他用金文辨伪,保住了自己的命,也保住了《尚书》的一线生机。
只是他没看到,李斯在他走后,拿起笔,在竹简上写下 “秦风,能诵《尚书》,可证非伪,请陛下定夺” 几个字,眼神里的犹豫,渐渐变成了一丝期待。
喜欢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请大家收藏:(m.zjsw.org)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