栎阳的深秋透着股扎人的干冷,风刮过粮库的木栅栏,卷起地上的枯树叶,打着旋儿撞在新搭的了望塔上,发出 “哗啦” 的轻响。粮库外的空地上,几十号人围着一架拆开的连弩忙得热火朝天,墨渊蹲在最中间,手里拿着根铜制的细管,眉头皱得紧紧的,指尖在连弩的箭槽上反复比划;秦风站在旁边,手里攥着张粮库防御图,图上用红笔圈出了之前纵火的位置,还有几个小圆圈,是墨石昨天发现的匈奴马蹄印,心里像压着块石头 —— 干燥的天气最怕起火,万一匈奴和旧贵族勾结,再放一把火,粮库就危险了。
“秦大人,您看这连弩的箭槽,要是改成水筒,能不能行?” 墨渊突然抬头,把铜管递给秦风,“之前灭火用的竹筒灭火筒,得人扛着跑,射程才两丈远,粮库这么大,远了根本喷不到;连弩能射五十步,要是改成喷水的,射程肯定够,就是水压不够,喷不远也喷不匀。”
秦风接过铜管,管壁很薄,一端有个细口,是墨家弟子用旧兵器熔了铸的。他想起《墨子?备城门》里写的连弩结构:“连弩车,十尺为弩,夹弩两柱,轮轴利转,张弩机括,可射五十步”,之前墨家用来防匈奴,现在要改成灭火的,确实是个巧思。“水压的问题怎么解决?” 他问,“连弩靠弓弦的张力射箭,改成喷水,张力怎么转化成水压?”
“俺们试试加杠杆!” 旁边的老周头凑过来,手里还拿着根刚砍的枣木杆,“俺们种地的时候,用杠杆撬石头,省力气还能加劲!要是在连弩的箭杆上装个杠杆,压下去的时候挤水筒,是不是能把水压得更足?”
墨渊眼睛一亮,拍了下大腿:“老周头说得对!杠杆能省力,也能增力!之前水筒里的水靠手压,力道小,要是用连弩的弓弦张力,再加上杠杆,力道肯定够!” 他立马让墨家弟子墨石把连弩的箭杆拆下来,换上一根更长的木杆,在中间装个转轴,木杆一端连弓弦,另一端对着水筒的活塞,“这样一来,拉弓的时候,杠杆往下压活塞,挤压水筒里的水,通过铜喷嘴喷出去,弓弦的张力越大,水压越足,射程就越远!”
蒙恬正好带着几个亲兵过来,手里扛着几卷粗麻布和十几个空水囊,老远就喊:“兄弟们,材料来了!这些麻布浸了桐油,能防水,做水筒正好;水囊是北境军剩下的,装水方便!” 他凑过来看了看改造中的连弩,笑着拍了拍墨渊的肩膀,“老墨,你这脑子真灵光!要是改成了,以后灭火不用再扛着水桶跑,省老大事了!”
“先别高兴太早,还得试!” 墨渊笑着摇头,让弟子们把粗麻布缝成圆柱形的水囊,两端用木塞堵住,一端接铜喷嘴,另一端装活塞,然后把水囊固定在连弩的箭槽位置,活塞连在杠杆上,“先装半囊水,试试射程!”
墨石拉着弓弦,弓弦 “咯吱” 响,拉到最满的时候,墨渊喊:“放!” 墨石松开扳机,杠杆 “啪” 地压下去,水囊里的水通过铜喷嘴喷了出去 —— 可惜只喷了三丈远,水还散成了雾,根本聚不成股,落在地上只湿了一小块。
“不行啊!” 蒙恬皱起眉,“射程太近,还散,要是火在粮堆顶上,根本喷不到!”
墨渊蹲下身,检查了下喷嘴,又按了按水囊:“喷嘴太粗,水喷出去就散了;水囊是麻布的,太软,压的时候容易变形,力道都漏了。得换铜制的水筒,喷嘴做细点,这样水能聚成股,射程也能远。”
“铜筒好办!” 蒙恬转身对亲兵说,“去把库房里那些旧的铜矛、铜剑都扛来,熔了铸水筒!反正那些兵器也用不上了,改造成灭火的家伙,正好!”
亲兵们很快扛来一堆旧兵器,墨渊让弟子在空地上搭了个简易的土窑,用木炭加热,把铜器熔成铜水,再倒进木模里 —— 木模是老周头和几个流民木工连夜做的,圆柱形,一端留着装喷嘴的小口。流民们也都围过来帮忙,有的捡木炭,有的给土窑添火,老周头的儿子狗蛋还拿着小锤子,帮着打磨铸好的铜筒边缘,小脸熏得黑乎乎的,却笑得开心:“秦大人,等这玩意做好了,再着火俺们就不怕了!”
秦风摸了摸狗蛋的头,心里暖暖的 —— 之前的危机让大家更齐心了,流民、墨家、军方拧成一股绳,这才是护民生的根本。他看着墨渊专注地调整铜筒的厚度,突然想起之前墨石说的匈奴马蹄印,凑过去小声问:“墨渊先生,要是匈奴真的来偷袭粮库,用这改造的连弩,除了灭火,能不能防人?”
墨渊手上的动作没停,语气沉了些:“能!要是把水换成石灰水,喷到人的眼睛里,能暂时失明;要是紧急情况,还能把铜喷嘴换成箭头,变回连弩射人。一物两用,既防火又防贼。” 他顿了顿,指了指粮库周围的木栅栏,“我们还能在栅栏外埋‘沉木钉’,上面涂些桐油,要是有人想翻进来,要么被钉子扎,要么蹭到桐油,容易被发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请大家收藏:(m.zjsw.org)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