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又加了一段虚假内容:“近闻关中佃户怨秦法严苛,纳粮过重,多有逃税者。某以为,当废秦法之苛条,行仁政之宽柔,减粮税、免徭役,方得民心。若仍执迷于法,恐民变生矣。” 这段字他写得快了点,模仿秦风讲激动时的笔迹,笔画更粗,墨色更浓,看起来更真实。
写完后,赵平把竹简放在油灯下烤了烤,让墨汁干得更快,还故意用手指蹭了蹭 “代”“舍法” 几个字,让字迹有点模糊,像是不小心蹭到的,不是刻意修改。他又拿过样本竹简对比,看了半天,觉得没什么破绽,才松了口气,把伪造的竹简卷起来,用麻绳捆好,藏在怀里,明天一早,就要交给李斯了。
暗室的油灯终于灭了,只剩下窗外透进来的冷光,照在赵平苍白的脸上。他靠在墙上,心里又怕又悔,怕被陛下发现,悔自己不该跟着李斯做这种事,可现在,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李斯面圣:义正辞严下的阴谋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李斯就穿着朝服,怀里揣着伪造的竹简,匆匆往宫里赶。雪还在下,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他的木屐踩在雪上,发出 “咯吱咯吱” 的响,却没让他觉得冷,心里的兴奋和紧张,早就盖过了寒意。
到了宫门,侍卫检查了他的朝服和文书,确认没问题后,才放他进去。始皇的书房在咸阳宫的最里面,庄严肃穆,门口站着两个内侍,手里拿着拂尘,见李斯来了,其中一个进去通报。
没过多久,内侍出来说:“陛下宣丞相进见。”
李斯整理了一下朝服,深吸一口气,走进书房。书房里很暖和,炭盆里的银丝炭烧得正旺,泛着红光,青铜灯台上的灯火明亮,照在御案上的奏章上。始皇坐在御案后,手里拿着一卷竹简,眉头微微皱着,像是在思考什么。
“臣李斯,叩见陛下!” 李斯跪下行礼,声音恭敬,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起来吧,” 始皇的声音威严,没有抬头,“找朕有何事?”
李斯站起身,从怀里掏出伪造的竹简,双手捧着,递了过去:“陛下,臣近日得到一份秦风在讲坛上讲《论语》的记录,其中言论涉嫌动摇秦法,惑乱民心,臣不敢隐瞒,特来呈给陛下!”
始皇抬起头,接过竹简,放在御案上,慢慢展开。他的手指摩挲着竹片,感受着上面的字迹,秦风的字迹他有点印象,之前看过秦风呈的讲坛记录,确实是横画带勾,竖画倾斜。可今天这卷竹简,字迹虽然像,却总觉得有点僵硬,尤其是 “代法治” 的 “代” 字,笔画有点刻意,不像秦风平时的流畅。
“你念来听听。” 始皇的声音很平静,听不出情绪。
李斯心里一喜,赶紧念了起来:“《论语?为政》有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此乃仁政之基,非谓弃法…… 仁政者,代法治而行,如车之独轮,舍法而存仁…… 近闻关中佃户怨秦法严苛,纳粮过重,多有逃税者。某以为,当废秦法之苛条,行仁政之宽柔,减粮税、免徭役,方得民心。若仍执迷于法,恐民变生矣。”
念到 “代法治”“废秦法” 时,李斯特意加重了语气,眼神里满是 “愤慨”:“陛下!秦风身为讲坛主讲,竟敢在公开场合宣扬‘代法治’‘废秦法’,还说‘民怨秦法’,这是明目张胆地动摇大秦的根基!若不严惩,恐其他学者效仿,到时候律法崩坏,民心涣散,大秦危矣!”
始皇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手指在 “代法治” 三个字上轻轻摩挲。他想起之前微服去听坛时,秦风明明说的是 “仁政辅法治”,还举了栎阳旱灾的例子,说 “法是规矩,仁是温度,缺一不可”,怎么会突然变成 “代法治”?而且,秦风平时讲学时,很少说 “民怨秦法” 这种话,反而总说 “法需便民,民才遵法”,这其中肯定有问题。
“这份记录是从哪里来的?” 始皇的声音带着怀疑,看向李斯。
“是…… 是臣的下属从扶苏府外的听众那里得来的,” 李斯心里一慌,赶紧编了个理由,“那听众是个贵族子弟,觉得秦风的话不妥,就偷偷记了下来,交给了臣的下属,臣核实后,才敢呈给陛下。”
“核实?怎么核实的?” 始皇追问,眼神锐利,像能看穿李斯的心思,“你有没有找扶苏、秦风对质?有没有看讲坛的原始记录?”
李斯被问得一愣,赶紧说:“臣…… 臣觉得此事重大,应先呈给陛下,再找他们对质。而且,那贵族子弟说得真切,记录也有秦风的字迹,应该不会有假。”
“应该?” 始皇冷笑一声,把竹简扔在御案上,“大秦的律法,不是靠‘应该’定案的!秦风讲过的讲坛,都有原始记录,由冯安抄写,扶苏保管,你没看原始记录,就敢说‘不会有假’?”
李斯的额头渗出冷汗,赶紧跪下:“陛下息怒!臣…… 臣是担心夜长梦多,秦风销毁证据,才先呈给陛下的。臣恳请陛下立刻召秦风、扶苏来对质,若记录是真,就治他们的罪;若记录是假,臣甘愿受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请大家收藏:(m.zjsw.org)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