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来临的第六天清晨,顾星晚刚把最后一缕丝线穿过绣绷,手机就急促地响了起来,屏幕上跳动的“林总”二字让她下意识坐直了身子。这位风尚集团的高层以眼光毒辣、要求严苛闻名,前几日的初步接洽只提了“非遗融合”的大致方向,此刻突然来电,想必是有了具体指令。她按下接听键,林总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果决传来:“星晚,联合苏曼卿女士和石阿婆,一周内拿出两百套苏绣与苗绣结合的服装,核心要求只有一个——绝对不能和任何公司撞款,必须是独一份的设计。”顾星晚握着手机的手指微微收紧,两百套的数量不算少,更关键的是“不撞款”这三个字,意味着每一套都要承载独特的创意,还要完美融合两种风格迥异的刺绣技艺,这对她、对苏曼卿、对石阿婆来说,都是一场不小的挑战。
挂了电话,顾星晚立刻驱车赶往苏曼卿的苏绣工作室。江南韵味十足的小楼里,苏曼卿正对着一幅未完成的《烟雨江南》出神,细密的针脚在绢面上晕开淡淡的水墨感,那是苏绣独有的“平、齐、细、密、匀、顺、和、光”的精髓。听到顾星晚带来的消息,苏曼卿放下绣针,眉头微蹙:“两百套,还要不撞款,这要求确实苛刻。苏绣讲究的是意境和细腻,苗绣则以大胆的色彩和夸张的图案见长,两者融合本就需要磨合,要做到两百套各不相同,更是难上加难。”顾星晚点点头,她深知苏曼卿的顾虑,苏绣多采用素雅的丝线,以针代笔,追求“绣画合一”的雅致;而苗绣常用红、黄、绿等鲜艳的色彩,图案多是图腾、花鸟、虫鱼,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和民族特色,两种技艺的审美取向几乎是两个极端,要在一套服装上达到和谐统一,又要避免重复,确实需要好好琢磨。
“石阿婆那边我已经联系过了,她下午会过来一起商量。”顾星晚说道,“我想,我们可以先从主题入手,既然要独特,不如就以‘山河共生’为核心,苏绣表现江南的柔婉山水,苗绣展现西南的奇绝风物,两者在服装上形成呼应,既独立又统一。”苏曼卿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这个主题不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苏绣可以用虚实结合的针法,绣出远山、流水、烟雨、翠竹,营造出空灵缥缈的意境;苗绣则可以用打籽绣、辫绣等技法,表现苗寨的吊脚楼、梯田、银饰纹样,还有那些寓意吉祥的图腾,这样一来,两种技艺就能各展所长,又不会显得突兀。”
下午时分,石阿婆背着一个装满苗绣纹样手稿的竹篮,步履蹒跚地走进了工作室。这位年过七旬的苗绣传承人,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一双眼睛却格外明亮,谈起苗绣时更是神采飞扬。她听完顾星晚和苏曼卿的想法,连连点头:“这个主意好!苗绣里的很多图案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每一个都有讲究,比如蝴蝶纹代表吉祥,鸟纹代表自由,我们可以把这些图案和苏绣的山水结合起来,就像苗寨的山水和江南的山水连在一起一样。”石阿婆打开竹篮,里面全是她亲手绘制的苗绣纹样,有的是细腻的线描,有的是色彩斑斓的彩绘,每一张都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三人围坐在桌前,开始构思具体的设计方案。顾星晚负责整体的服装版型和色彩搭配,苏曼卿专注于苏绣部分的意境营造,石阿婆则主导苗绣图案的选择和技法运用。“既然要两百套不撞款,我们可以在细节上做文章。”顾星晚提议道,“比如领口、袖口、裙摆、腰间这些位置,每套服装的刺绣图案、针法、色彩比例都可以有所不同。有的可以苏绣为主,苗绣作为点缀;有的可以苗绣为主,苏绣烘托氛围;还有的可以让两种刺绣在同一部位交织,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苏曼卿表示赞同:“苏绣的针法有几十种,平针、套针、施针、滚针、切针……每一种针法都能呈现出不同的质感,我们可以根据服装的款式和主题,灵活运用不同的针法,再搭配不同的丝线颜色,就能做出很多变化。”石阿婆也补充道:“苗绣的技法也不少,打籽绣颗粒饱满,辫绣线条流畅,网绣通透灵动,我们还可以把苗绣的银饰元素融入进去,比如在刺绣图案旁边点缀一些小巧的银片、银珠,既增加了层次感,又能体现苗绣的特色。”
说干就干,三人立刻投入到紧张的设计工作中。顾星晚先画出了二十多种不同的服装版型,有温婉的旗袍、飘逸的长裙、干练的短款套装,还有融合了现代剪裁的连衣裙,每一种版型都考虑到了刺绣的展示效果和穿着的舒适度。苏曼卿则根据这些版型,为每套服装设计了不同的苏绣图案:有的在旗袍的衣襟上绣出几枝疏影横斜的梅花,用淡粉、米白的丝线,以套针针法层层晕染,显得清雅脱俗;有的在长裙的裙摆处绣出一片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用浅蓝、灰绿的丝线,以施针、滚针针法勾勒出远山、流水、小桥、人家,意境悠远;还有的在短款外套的后背绣出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用白色、灰色的丝线,以切针、接针针法细致描绘,姿态灵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莹火虫下的星光请大家收藏:(m.zjsw.org)莹火虫下的星光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