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们汇报时,大多没什么精气神,显然对这家公司和自己的前途都不抱希望。
木冰媚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也没有发表任何意见。直到所有人都说完,会议室里陷入一片尴尬的寂静。
她这才开口,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每一张脸:“我叫木冰媚,从今天起,负责华韵文旅。我知道,在你们很多人看来,公司已经没救了,我可能也只是总部派来走个过场的。”
她的直白让一些员工露出了诧异的神色。
“但是,”她话锋一转,声音依旧平稳,却多了一丝力量,“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华韵还有救。不是因为总部给了什么支持,而是因为我们自己。”
她拿起桌上那份几乎无人问津的公司简介,指着上面“深耕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文旅”的字样。
“我们的定位没有问题,甚至很有前瞻性。问题在于,我们过去的做法,太流于表面,太急功近利。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做的却是和所有旅行社一样的、毫无特色的观光购物团。”
她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
“从现在开始,华韵要换一种活法。”她在白板上画了一个圈,“我们不再追逐那些热门的、已经被做烂了的景点。我们要做的,是真正沉下去,挖掘那些被忽略的、真正有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的‘原点’。”
她的笔在圈外点了几下。
“比如,我的家乡,黄河边的望河碛。那里有古老的黄河号子,有传承了几代人的手工造船技艺,有独特的黄河鲤鱼烹饪方法,有淳朴的民风和未被过度开发的自然景观。这些,才是独一无二的、无法被复制和垄断的资源!”
她的话语,带着一种源自血脉的熟悉与激情,让在场的员工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体。
“我们要做的,不是带游客去走马观花,而是打造‘深度体验式’的文旅产品。让游客住进当地人的家里,跟老船工学唱黄河号子,亲手参与制作陶器或编织,品尝最地道的农家菜,听村里的老人讲述黄河的故事……我们要卖的,不是行程,是独一无二的文化体验和情感记忆!”
这个想法,并非她凭空而来。在许宅学习的日子里,她接触了大量关于非遗保护、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料,结合她自己对故乡的深刻理解,一个模糊的构想逐渐清晰。此刻,在这个濒死的公司里,她将这个构想清晰地描绘了出来。
“这……这能行吗?”赵经理迟疑地问道,“这种小众路线,能有市场吗?”
“当然有。”木冰媚肯定地说,“现在的游客,尤其是年轻人和高知群体,早已厌倦了千篇一律的观光模式。他们追求个性化、深度化、有文化内涵的旅行体验。我们要做的,就是精准地找到他们,并用我们独一无二的产品打动他们。”
她看向负责市场的员工:“立刻整理出国内外所有专注于文化、研学、小众旅行的线上平台、社群和KOL名单。”
她又看向负责产品的员工:“跟我回一趟望河碛,实地考察,挖掘和梳理所有可供开发的文化资源和体验项目。”
最后,她看向财务和行政:“严格控制所有非必要开支,重新核定薪酬结构,与业绩挂钩。同时,准备申请市级‘非遗保护与旅游融合’示范项目的材料,争取政策扶持。”
她的指令清晰、果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掌控力,完全不像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女孩。原本死气沉沉的会议室,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活水,员工们的眼神开始发生了变化,从怀疑、麻木,到逐渐燃起一丝微弱的光。
艾伦坐在角落,看着白板前那个侃侃而谈、眼神发亮的女子,镜片后的目光微微闪动。他忽然有些明白,为什么Arthur会对这个女人另眼相看了。她身上,确实有一种在绝境中创造可能的潜力。
木冰媚没有注意到艾伦的目光,她全部的心神都沉浸在这个刚刚拉开序幕的“战场”上。她知道,这条路绝不会平坦,内部的不信任,外部的竞争压力,资源的匮乏……都是横亘在面前的难关。
许木在冷眼旁观,许森可能随时会下绊子,而她还要分神应对那悬在头顶的“玉佩疑云”。
但,那又如何?
黄河边的女儿,从不惧怕风浪。
商场练兵,正式开始。
她要用自己的方式,在这片看似贫瘠的土地上,杀出一条生路。
---
第17章 完
喜欢向上之河请大家收藏:(m.zjsw.org)向上之河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