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并非强行改变,”许木试图解释“生命织锦”技术的原理,“这项技术是引导和激发生命本身的潜力,是合作,而非征服…”
“合作?”仁波切打断了他,目光如炬,“那么,在决定如何‘合作’之前,你们可曾真正低下头,询问过这片土地?询问过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树?还是说,你们的‘合作’,只是单方面宣布的?”
许木哑口无言。星盘的推演,“归墟”的警示,组织的宏图,这一切都建立在人类文明整体福祉的宏大叙事上。他们考虑到了生态,考虑到了可持续发展,却唯独在“速度”和“方式”上,忽略了这些千百年来与特定环境共生共存的微观文化体,其自身强大的惯性与选择权。
接下来的几天,冲突开始发酵。原本对新技术好奇的村民,在族中长者和僧侣的影响下,态度变得犹豫和抵触。自动化农机在夜间被人为破坏,虽然手段并不激烈,更像是一种警告。修建生态步道的工地上,开始有村民自发聚集,沉默地坐在规划路线上,进行着非暴力的抵抗。
组织内部也出现了分歧。年轻的技术员们感到委屈和不解,他们认为自己在做正确且有益的事情,却遭到了如此对待。有人提议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强制执行规划。
许木否决了所有强硬的提议。
他独自一人,离开了社区中心,走向那片争议的神林。阳光透过高大杉树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点。空气中弥漫着松脂和泥土的芬芳,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这里的确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和力量,仿佛时间在此流速都变得不同。
他在一棵巨大的、挂满了经幡的杉树下坐下,闭上眼睛,尝试着放开自己那习惯于宏观规划和逻辑推演的意识,去感受仁波切所说的“阴影中的权利”。
星盘在他意识深处缓缓旋转,带来的是秩序与逻辑的光芒。但在这里,他感受到的是一种混沌却充满生命力的脉动。这种脉动不追求效率,不追求发展,它只是…存在。千百年来,它就这样存在着,滋养着一种与宏大叙事截然不同的、内向而坚韧的文明。
“引导的真意,并非覆盖,而是融合…”
木冰媚的声音仿佛在他耳边响起,带着她特有的清冷与智慧。他想起两人在“归墟”核心,面对上古守护者遗产时的讨论。最强的力量,不是征服,而是包容与引导。
他猛地睁开眼睛,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他之前想的,始终是如何用“光”(新技术、新理念)去照亮“阴影”(古老传统、地方性知识),如何让后者接受前者的恩泽。这本身,就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
真正的引导,或许应该是让光与阴影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让新的活力注入旧的传统,而不是取而代之。是让梯田在保留其古老形态的同时,因“生命织锦”而更加肥沃;是让生态步道在尊重神林每一寸“灵性”的前提下,以最谦卑的方式蜿蜒其间;是让这里的居民,在保持其信仰和生活方式核心的同时,自愿选择拥抱那些能改善他们生活的技术。
他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心中已有了决断。
返回社区中心,他立刻召集了所有团队成员,以及愿意沟通的村中代表。
“规划暂停。”他开门见山,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宣布,“步道的具体路线,我们需要重新设计。不是由我们,而是由我们双方,共同踏勘,共同决定。每一棵需要避让的树,每一块需要保留的石头,我们都将听取你们的意见。”
他看向仁波切所在的方向,继续说道:“‘生命织锦’技术和所有设备,将继续无偿提供。但它们的使用权和管理权,将完全交由社区自己决定。你们可以选择用,也可以选择不用,可以选择用在何处,如何使用。我们只提供技术支持和必要的培训,绝不强制。”
会议室里先是寂静,随后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村民们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而组织的年轻成员们则有些茫然。
“许主席,这…我们的试点任务…”一位年轻的技术员忍不住开口。
“试点任务的目的,是找到‘和谐’的真正路径,而不是简单地完成一个建设项目。”许木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如果我们不能首先学会尊重此地的‘土壤’,那么播撒再好的‘种子’,也无法生根发芽。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我们设计出来的‘香格里拉’,而是一个属于这里的人民的,他们自己认可的‘香格里拉’。”
他走到窗前,看着远处巍峨的雪山,阳光洒在雪顶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而山麓的森林,则沉浸在一片深邃的阴影之中。
光与影,从来不是敌人,它们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完整与立体。
理念的种子已经播下,但它能否存活,能长成何种模样,取决于它扎根的土壤。而许木此刻所做的,是放下播种者的骄傲,真正去理解、去尊重,甚至去学习这片古老土壤本身的智慧。
这,才是“引导”的第一步。也是最艰难的一步。
第101章 完
喜欢向上之河请大家收藏:(m.zjsw.org)向上之河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