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朱元璋那模糊不清却又意味深长的支持,沈涵感觉自己腰杆子稍微硬气了一点点——大概就是从一根面条变成了一根稍微煮过头的面条,依旧软,但没那么容易断了。
他回到翰林院,看着那个刘伯温协调来的、唯一的小书吏,正眼巴巴地望着自己,仿佛在问:“领导,咱接下来干啥?继续跟那堆故纸堆玩命?”
沈涵深吸一口气,拍了拍小书吏的肩膀:“兄弟,怎么称呼?”
“回……回大人,小的叫赵四。”小书吏怯生生地回答。
沈涵:“……” 好名字,充满了朴实无华且枯燥的气息。
“赵四啊,”沈涵努力摆出项目总监的派头,虽然手下只有一个兵,“从现在起,你就是咱们翰林院流程优化暨数据核验专项工作组的……嗯,首席文书了!”
赵四眼睛瞪得溜圆,显然没听过这么长的头衔,也不知道是干啥的,但感觉……很厉害的样子?“首……首席?大人,小的……小的就一会写字……”
“要的就是会写字的!”沈涵大手一挥,“以后跟着我干,保证让你……呃,见识到更广阔的天地!”
光杆司令加一个首席文书,这项目组依旧寒酸得让人落泪。沈涵知道,要想真正干点事,必须得有人。
他再次祭出了圣意大旗和那份《协作流程规范》,这次不再是试探,而是带着一丝陛下默许的底气,再次找到了翰林学士。
“学士大人,陛下关切北方水利综述之事,亦垂询流程优化之进展。然兹事体大,非一人一力可成。下官恳请大人,于院内择一二心思缜密、通晓文墨之人,暂借调至工作组,专司此事。待初见成效,既可向陛下复命,亦可将此新法惠及全院,实乃两全之策。”
他话说得漂亮,把借人包装成了为陛下分忧和为全院谋福利。
学士大人摸着胡子,眼神闪烁。他上次和稀泥,这次沈涵抬出了陛下垂询,他就不好再糊弄了。而且,他似乎也嗅到了点什么风声——陛下对这小子,好像确实有点不一样。
最终,学士松了口,不情不愿地借调了两个人过来:一个是从九品的待诏,叫钱有余,年纪不大,一脸精明;另一个是连品级都没有的老誊录吏,叫孙老道,眼神浑浊,但一笔字写得极其工整。
沈涵看着他的新团队:一个怯生生的首席文书赵四,一个看似精明的新人待诏钱有余,一个仿佛从故纸堆里成精的老吏孙老道。
“好吧,草台班子总算搭起来了。”沈涵内心泪流满面,“这配置……一个是小白,一个像油子,一个像古董。能不能打不知道,节目效果肯定拉满。”
他立刻召开了第一次项目组会议。
“诸位!”沈涵试图鼓舞士气,“陛下革故鼎新之意,你我皆知!今日我等所做之事,看似繁琐,实则是为翰林院立新规,为陛下提效率,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钱有待诏眼睛滴溜溜转,显然没信这鸡汤。孙老道打了个哈欠,仿佛在说“千秋?老夫能熬过今年秋天就不错了”。只有赵四,被唬得一愣一愣,满脸崇拜。
沈涵话锋一转,开始画饼:“当然,陛下亦深知我等辛苦!凡工作组产出之效益,必有嘉奖!此次北方水利综述,若完成得出色,陛下面前,我必为诸位请功!日后流程优化成功,节省之人力物力,亦可视作我等之绩效!”
绩效这个词,他用了大白话解释:“就是干得好,就有额外的米,甚至……升迁的机会!”
钱有待诏的眼睛瞬间亮了!孙老道浑浊的眼睛也似乎清亮了一瞬。赵四更是激动得搓手手。
沈涵看着效果,心里暗爽:“果然,激励到位,鬼都能推磨!老祖宗的管理学,就是实在!”
他迅速分工:赵四负责基础登记和整理;钱有待诏脑子活,负责交叉核验和发现疑点;孙老道经验足,字好,负责关键资料的誊录和归档;他自己则总揽全局,设计流程,并负责最关键的——写报告以及去跟上面大佬们扯皮。
有了分工和激励,这个小团队的效率居然真的提升了不少!虽然钱有待诏时不时会偷奸耍滑,孙老道偶尔会对着档案发呆回忆人生,赵四偶尔会犯点小错,但总体上,进度条开始肉眼可见地往前挪了。
沈涵甚至抽空,把户部清吏司那边那个老郎中请了过来,美其名曰交流优化经验,实则半强制地开始推行他的账目核验要点。有皇帝那句派个主事协助的风声,老郎中也不敢明着反对,只能哼哼哈哈地配合。
沈涵仿佛看到,一丝微弱的标准化、流程化的曙光,正艰难地穿透明朝官僚体制厚重的乌云。
然而,他这边刚有点起色,胡惟庸那边的反击又来了。
这次不是直接刁难,而是更阴险的捧杀和挖坑。
几天后,中书省下发一道公文,内容是表彰沈涵,勤于王事,善于革新,然后……将一批原本属于其他部门的、陈年烂账的核对清查工作,也一并委托给了沈涵的工作组,理由是能者多劳,唯才适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博弈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明博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