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强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开心地拍了拍妻子的肩膀:“好事啊,儿子有出息。咱儿子这么优秀,去这么好的学校,以后肯定有大作为!”
林淑华勉强笑了笑,笑容里却藏着深深的不舍:“当然是好事...就是太远了,坐高铁要五个小时呢。你这一去,妈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许安似乎察觉到了母亲的情绪,伸手覆上她的手背,眼神坚定而温柔:“妈,只是去考试,还不一定能过呢。您别太担心了。”
“你肯定能过。”许乐不知什么时候回来了,手里提着两杯奶茶,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我哥最厉害了!从小到大,不管什么考试,我哥就没怕过!”
来来看着这一幕,笔尖不知不觉停了下来。她想起了自己十七岁时,拿到外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母亲只是冷淡地说了一句“记得把房租汇回来”,没有担忧,更谈不上骄傲。那一刻的失落和孤独,至今仍清晰地刻在她的心里。而眼前的许家人,面对孩子可能的远行,虽然有担忧和不舍,但更多的是支持和鼓励。
“林老师?”服务员的声音打断了来来的思绪,“您上次说想尝试的新菜,今天厨师特意准备了,要尝尝吗?”
林淑华似乎很感激这个转移话题的机会,连忙说道:“好啊,谢谢你还记得。真是太麻烦你们了。”
许乐咬着吸管凑到哥哥身边,好奇地问道:“哥,A大是不是那个有超级大图书馆的学校?我上次在电视上看到过!听说里面的书多得数都数不清!”
“嗯,藏书量全国前五。”许安的眼睛又亮了起来,兴致勃勃地介绍道,“他们的实验室设备都是国际一流的。在那里学习,能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
许志强默默给妻子夹了一筷子菜,眼神中满是关切:“尝尝这个,不辣。你胃不好,吃点清淡的。”
来来注意到这个细节,在笔记本上写下:“父亲总是第一个注意到母亲的需要。”在这个家庭里,每一个成员都在用心关爱着彼此,这种细腻而温暖的情感,让她心生羡慕。
菜上齐后,许家的餐桌上恢复了热闹。许乐喋喋不休地讲着学校的趣事,手舞足蹈,生动的描述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许安时不时补充几句,恰到好处地引导着话题。父母则微笑着倾听,眼神中满是欣慰,偶尔交换一个默契的眼神,仿佛在无声地交流着对孩子的骄傲和爱。
林淑华渐渐放松下来,开始询问儿子考试的具体安排:“什么时候出发?要住几天?学校有安排住宿吗?”
“下周四下午走,周日回来。学校有招待所,老师说环境不错。妈,您就别操心了,我都这么大了,能照顾好自己。”许安耐心地回答,语气中带着对母亲的安抚。
许志强掏出手机查了查:“我看看车票...要不我请个假陪你一起去?路上也能照顾你,妈也能放心些。”
许安连忙摇头:“不用了爸,我和几个同学一起,老师带队。你们工作都忙,不用因为我耽误工作。我真的没问题的。”
林淑华欲言又止,眼中满是担忧,最终只是轻声说:“那你要每天打电话...不,发个消息也行。让我们知道你平安。”
“好。”许安郑重地点头,然后突然笑了,“妈,别这副表情,我又不是不回来了。等我考上了,以后放假还能经常回来呢。”
许乐也在一旁插嘴:“就是!哥要是考上了,我们还能去那边玩呢!妈,A大所在的城市有超级多好吃的!我都查过攻略了!”
话题就这样被带偏了,一家人开始讨论那座城市的旅游景点和美食。许乐兴奋地分享着自己查到的各种网红餐厅和特色小吃,许安则补充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着名景点,林淑华和许志强看着两个儿子开心的样子,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来来看着他们,突然意识到这就是所谓的“家的感觉”——即使面对可能的分离,也能在彼此的陪伴中找到安慰和快乐。在这个小小的餐桌上,爱意流转,温暖四溢,让人忍不住为之动容。
结账时,许志强坚持要付钱,尽管许安说自己有奖学金可以分担:“你留着钱买学习资料,爸还能养得起你们。”他的语气不容置疑,眼神中满是作为父亲的担当。
林淑华从包里拿出一个保鲜盒,请服务员打包了几块没动过的点心:“明天早上当早餐。”她对儿子们解释,“许安学习到那么晚,需要补充能量。”简单的话语,却饱含着母亲深深的关爱。
走出餐馆时,许乐已经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歌。许安背着书包,手里提着打包盒,时不时提醒弟弟注意安全。林淑华挽着丈夫的手臂,夜风吹起她额前的碎发。许志强不知道说了什么,逗得她笑出声来,那笑声像一串清脆的风铃,轻轻飘进来来的耳朵,也飘进了她的心里。
来来合上笔记本,心中涌起一股创作的冲动,突然有了新小说的灵感。她决定下周五还来这家餐馆,继续观察这个温暖的家庭。也许,她可以通过文字,让自己也短暂地成为那个世界的一部分,把这份难得的温暖和爱传递给更多的人。在写作的世界里,她可以尽情地描绘出自己理想中的家庭模样,弥补现实生活中的遗憾。
街道上,来来望着许家人远去的背影,久久不愿离去。城市的霓虹灯下,那一家四口的身影逐渐变小,却在她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知道,从这一刻起,这个温暖的家庭故事,将在她的笔下慢慢展开,绽放出属于它的光芒。
喜欢饭店真实见闻录请大家收藏:(m.zjsw.org)饭店真实见闻录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