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早晨,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在黑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小来单手托着腮,眼睛盯着窗外飘过的云朵,心思早已飞到了即将到来的周末。
“李小来,”李老师温柔但坚定的声音把她拉回现实,“看你这么向往外面的世界,不如今天老师带你去个特别的地方?”
小来立刻坐直身子,眼睛亮了起来:“真的吗?去哪里?”
李老师神秘地笑了笑,眼角泛起细密的鱼尾纹。这位年近退休的历史老师有着全校学生都喜欢的魔力——她总能把枯燥的知识变成奇妙的冒险。
“去一个能听见历史回响的地方。”李老师眨眨眼,“我和你的妈妈通过电话了,她同意你今天下午跟我去博物馆参加一个特别展览。”
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羡慕的“哇”声。
“是那个新开的‘古籍寻踪’展吗?”班长小明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说那里有真正的千年古书!”
李老师点点头:“没错,而且今天有专门的青少年导览。小来,你上次在历史课上的提问给了我很大启发,所以我想带你去亲身体验一下历史的魅力。”
小来记得那次课堂——他们学习甲骨文时,她问为什么古人要费那么大力气在龟甲上刻字,而不找更简单的记录方式。李老师当时赞扬这是个深刻的问题,并答应会带她找到答案。
放学铃响起,孩子们一窝蜂冲出教室。小来则小心翼翼地整理好书包,跟着李老师走向校门口。来来已经等在那里,脸上带着些许担忧。
“真的不会太麻烦您吗,李老师?”来来握着女儿的手,轻声问道。
“一点也不麻烦,”李老师爽朗地笑着,“小来对历史有独特的敏感度,这样的体验对她会很有帮助。我保证六点前把她安全送回家。”
小来拽拽妈妈的衣角:“妈妈,我会很乖的。”
来来蹲下身,整理了一下女儿的衣领:“那要好好听李老师的话,认真看,回家告诉妈妈你学到了什么。”
小来郑重地点头,然后迫不及待地拉着李老师的手:“我们快走吧,李老师!”
市博物馆离学校只有三站地铁的距离,但对小来而言,这短短的路程却像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通道。她紧握着李老师的手,眼睛睁得大大的,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为什么古籍要放在博物馆里呢?”小来仰头问李老师,“它们不就是很老的书吗?”
李老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如果你曾祖母留下一本日记,你会怎么对待它?”
“我会很小心地读,”小来不假思索地说,“因为那里面可能有她的故事和秘密。”
“正是如此。”李老师满意地点头,“古籍就是人类文明的‘曾祖母日记’。它们脆弱而珍贵,记录着我们的祖先如何思考、生活和创造。”
博物馆入口处,一座巨大的青铜鼎屹立在大厅中央。小来仰头看着这件比她高出许多的文物,不禁屏住了呼吸。
“这是西周时期的青铜鼎,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李老师轻声解释,“想象一下,三千年前的人们用它来烹饪、祭祀,甚至与神灵沟通。”
小来小心翼翼地伸手,但不敢真正触摸:“他们和我们一样吗?会开心、会难过、会好奇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吗?”
“人类的感情千年未变,”李老师温柔地说,“变化的只是表达方式。而古籍,就是帮助我们理解这种连接的桥梁。”
他们穿过大厅,来到特展区入口。“古籍寻踪”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展馆内灯光柔和,温度明显比外面低一些。
“为什么这里这么冷?”小来小声问。
“为了保护这些古老的纸张和墨迹,”李老师解释,“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能让它们保存更久。”
展馆里已有不少参观者,但出奇地安静,仿佛每个人都心怀敬畏。小来不自觉地放轻了脚步。
第一个展区陈列着甲骨文标本。玻璃展柜内,一块块龟甲和兽骨上刻满了细密的符号。
“这就是我们课上讲到的甲骨文,”李老师指向其中一块特别清晰的龟甲,“猜猜这些裂纹是怎么来的?”
小来把脸凑近玻璃:“好像是被火烧过的痕迹。”
“聪明!”李老师眼睛一亮,“商朝人会在龟甲上刻下问题,然后用火灼烧,根据裂纹的形状来解读神明的答案。这就是最早的占卜。”
小来突然想到什么:“所以上次我问的问题——为什么古人要费劲在龟甲上刻字,答案是他们认为这是在和神明对话?”
李老师赞许地点头:“完全正确。对古人而言,这不是麻烦,而是神圣的仪式。”
他们来到一个互动展台前,工作人员正在指导孩子们尝试拓印甲骨文。
“想试试吗?”一位笑容亲切的志愿者问小来。
小来紧张地看了李老师一眼,得到鼓励的微笑后,她勇敢地点了点头。
志愿者教她如何将薄纸覆盖在复制品上,然后用沾有墨汁的拓包轻轻拍打。当纸张上逐渐显现出古老的符号时,小来屏住了呼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饭店真实见闻录请大家收藏:(m.zjsw.org)饭店真实见闻录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