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人的防卫队组建完毕,初期的队列和纪律训练也初见成效。但李金唐深知,一支没有经历过实战检验、缺乏明确任务和协同机制的队伍,不过是纸老虎。当务之急,是将这支力量有效地投入到实际防御中,建立起一套能够覆盖三个村落的预警和反应体系。
他召集了五位小队长(阿勇、阿强以及三位从原核心队员中提拔的佼佼者)以及林、陈两位村长,在渔村的“议事堂”(其实就是一间稍大的木屋)召开了防御会议。
一张粗糙但清晰标注了三个渔村地理位置、海岸线、主要道路和可能登陆点的地图铺在中间的木桌上。
“兄弟们,两位村长,”李金唐指着地图,“我们现在有了人,有了枪,但不能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土匪海盗来去如风,我们必须比他们更快,更早发现他们!”
他提出了精心构思的防御巡逻制度:
“首先,**划分防区**。”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以我们三个村子为中心,将周边海岸和内陆主要通道,划分为五个巡逻区域。一号区,覆盖我们主村(星火村)东侧海岸及山林;二号区,覆盖主村西侧及通往林村的道路;三号区,覆盖林村周边及部分海岸线;四号区,覆盖陈村周边及海岸线;五号区,覆盖三村之间的内陆缓冲地带和主要山路。”
“其次,**固定巡逻**。”他看向五位小队长,“你们五个小队,每队固定负责一个区域的日常巡逻。每队十人,分为两个五人小组,交替巡逻,确保区域内白天至少有一组人在活动。巡逻路线要固定,但时间可以略微调整,避免被摸清规律。”
“再次,**建立信号机制**。”李金唐拿出了从镇上费尽心思弄来的几支粗大的烟花——这就是他准备的“信号弹”。“每个巡逻队携带两支信号弹。一旦发现敌情,根据威胁程度,白天释放红色烟雾信号弹,夜晚释放亮黄色闪光信号弹!其他区域巡逻队和村内驻守人员看到信号,必须立刻根据预案向信号发出区域集结支援!”
他详细规定了不同颜色、不同数量信号弹代表的含义(如一支红色代表小股敌人,连续两支红色代表大队敌人或紧急求援等)。
“最后,**村内留守与快速反应**。”他安排道,“除了外出巡逻的五支小队,我们还需要一支常备的快速反应力量。由我直接指挥,平时驻扎在主村,进行训练和休整,一旦任何区域发出求援信号,快速反应队要第一时间携带重武器(步枪)前往支援!各村也要组织青壮年辅助防守村寨。”
这套方案考虑周详,将动态巡逻、固定防御、预警信号和快速支援结合在了一起,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有限的人力,形成了区域联防的雏形。
林村长和陈村长听得连连点头,心中大定。五位小队长也明确了自身的职责,摩拳擦掌。
“都清楚自己的任务了吗?”李金唐肃然问道。
“清楚了!”众人齐声应答。
“好!从明日起,巡逻制度正式启动!各小队进入指定区域!让那些魑魅魍魉看看,咱们这片海,不是他们能随便撒野的地方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五支十人小队,如同五把出鞘的利剑,奔赴各自划定的防区。他们穿着统一的粗布衣衫(暂时无法统一军服),精神抖擞,手持长矛或砍刀(步枪暂时只配发给小队长和少数精锐),按照既定路线开始了巡逻。
海岸线上,山林小径中,开始频繁出现“星火”防卫队的身影。他们警惕地观察着海面,检查着沙滩上的足迹,巡视着林间的动静。统一的组织和明确的任务,让这些原本只是渔民和农民的队员们,迅速找到了作为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李金唐也没有闲着,他带着快速反应队,不断在各个防区之间巡视,检查巡逻情况,调整布防细节,并亲自指导队员们如何更隐蔽地观察,如何利用地形地物。
平静的日子过了不到十天,考验便接踵而至。
首先是在四号区(陈村附近)巡逻的小队,在清晨的海岸巡逻时,发现了一艘形迹可疑的小船试图靠岸,船上有七八个手持刀斧的汉子。巡逻小队立刻按照预案,一边派人回村报信,一边占据有利地形,大声呵斥驱离,并点燃了一支红色信号弹。
耀眼的红色烟柱在海边升起。附近三号区的巡逻队看到信号,立刻向四号区靠拢。李金唐在主村看到信号,也立刻带领快速反应队骑马(从镇上购买了几匹驽马)赶往支援。
那伙人显然没料到会遇到如此有组织的抵抗和快速的支援,看到远处赶来的援兵和升起的信号烟,不敢纠缠,慌忙划船逃离。
第一次预警和联防,成功逼退了潜在的威胁。
几天后,二号区(主村与林村之间)的巡逻队在内陆山路上,与一伙大约十人左右、试图渗透进来摸情况的土匪遭遇。巡逻小队果断占据高地,用弓弩和投石进行阻击,同时释放了求援信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1949海外争霸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1949海外争霸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