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晚高峰,长浏市地铁站像往常一样忙碌而有条不紊。林晓梦刚刚完成一轮巡视,站在3号安检口旁查看值班记录。夕阳的余晖透过玻璃幕墙,为站厅涂抹上一天中最后的热烈。
“今天客流还算平稳。”她对着肩头的对讲机说道,“各岗位保持警惕,再过半小时就是真正的晚高峰了。”
然而,就在她话音刚落的瞬间,站厅的广播突然响起:“各位乘客请注意,因解放东路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地面交通完全瘫痪,预计将有大量乘客转乘地铁...”
广播还未结束,林晓梦就看见A出口方向突然涌来黑压压的人群。就像堤坝突然决口,原本井然有序的站厅瞬间被人流淹没。
“所有人员立即就位!”林晓梦对着对讲机喊道,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八度,“启动大客流应急预案!”
但现实比任何预案都要残酷。不过三五分钟,整个安检区已经被乘客围得水泄不通。焦急的上班族、惊慌的游客、带着孩子的家长...所有人都想尽快进入地铁,逃离地面上的混乱。
“请大家保持秩序!排队安检!”小林的声音在人群中显得如此微弱,很快就被喧嚣淹没。
林晓梦迅速扫视现场:六个安检口全部超负荷运转,X光机的传送带不堪重负,手持金属探测器的警报声此起彼伏。更糟糕的是,人群开始推搡,几个孩子被挤得哭了起来。
“张姐,你带两个人去疏导A口人流!”
“李哥,请求站务支援,需要更多人手!”
“小王,把备用隔离带全部拿出来!”
林晓梦的声音依然镇定,但她的手心已经沁出冷汗。这是她担任班长以来面临的最大考验。
压力从四面八方涌来。一位中年男子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大发雷霆:“你们在搞什么?我都等了二十分钟了!”
一位老太太体力不支,几乎要晕倒:“让我先过去吧,我心脏不好...”
两个孩子与父母走散,在人群中无助地哭泣。
林晓梦感觉自己像在同时下十盘棋,每一步都必须精准无误。她一边用对讲机协调各个岗位,一边亲自处理最棘手的状况。
“先生,理解您的心情,但安全检査是为了每一位乘客的安全。”她对着发怒的男子说,同时示意小林加快安检速度。
“阿姨,您先到这边坐下休息。”她搀扶着老太太走向临时设置的休息区。
“小朋友别哭,阿姨帮你们找妈妈。”她蹲下身,用对讲机联系广播室发布寻人启事。
就在她处理这些突发状况时,对讲机里传来坏消息:“晓梦,B口的安检机过热死机了!”
“C口需要补充隔离带!”
“D口有乘客晕倒了!”
每一个消息都像重锤敲击在她的心上。林晓梦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想起陈默送的那本《危机管理》中的话:在极端压力下,领导者必须保持思维的清晰和决策的果断。
“李哥,你去B口,启用备用安检机。”
“张姐,带医疗组去D口。”
“所有安检口,启动快速通行模式,只检查大件行李!”
她的指令清晰而迅速,团队像精密的机器开始高效运转。但压力仍在不断累积——她的太阳穴突突直跳,喉咙因为不断喊话而嘶哑,制服早已被汗水浸透。
最危急的时刻发生在半小时后。由于客流量过大,安检口前的隔离带突然被挤垮,人群像决堤的洪水般涌向闸机。
“拦住他们!不能发生踩踏!”林晓梦几乎是本能地冲上前去,用身体挡住最前面的人群。
在她的带动下,其他安检员也迅速组成人墙。这一刻,他们不再是简单的安检员,而是守护乘客安全的最后防线。
“请大家后退!为了大家的安全!”林晓梦的声音已经嘶哑,但依然坚定。
也许是她的坚持感染了人群,骚动渐渐平息。乘客们开始自觉排队,秩序慢慢恢复。
就在这时,林晓梦感觉到有人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臂。转头一看,是之前那位发怒的中年男子,他递过来一瓶未开封的矿泉水。
“姑娘,喝点水吧。你们也不容易。”男子说完,默默地回到了队伍中。
这个简单的举动,让林晓梦差点掉下眼泪。她拧开瓶盖,小口喝着水,感受着液体滑过干涩喉咙的清凉。
晚上九点,地面交通逐渐恢复,客流终于开始回落。当最后一波乘客通过安检,整个班组几乎同时松了一口气。
林晓梦靠在墙边,感觉双腿发软。她环视四周:小林的制服皱巴巴的,张姐的头发散乱,李哥满脸疲惫...但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闪烁着完成任务后的欣慰。
“今天...”林晓梦刚开口,就发现自己的声音已经完全嘶哑。
李哥递给她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今晚的各项数据:峰值客流量、处理突发事件数量、设备故障情况...
“你都记下来了?”林晓梦惊讶地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安检日记请大家收藏:(m.zjsw.org)安检日记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