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高考,虽然古桥的天气,早已是寒风凛凛,但是整个县城里,却处处洋溢着紧张的兴奋。
古桥县一中和二中提前了三天就把课都停了,组织了所有的学生们,打扫的打扫,收拾的收拾,布置的布置,早早的就把考场都布置好了。
参加打扫布置考场的学生们,更是一脸的兴奋,好像透过这一切,也看到了自己的明天一样。
杨清岚早早和王瑞芝提了,这两天考试的时候,家里多少炒个肉菜,叫王保林能补补。王瑞芝却不同意道:“人家平时咋吃的,这两天就咋吃,不敢瞎补。你姥爷年轻那阵,躲鬼子了,叫你奶奶的一根炸麻花就拉了肚子了。平时吃不上油水的,猛一吃,那肠胃肯定受不了。”
杨绍云也在边上点头同意,“嗯。不敢瞎吃。咱家都做上些馍馍的。有面条有馍馍,肯定管够,管饱的。主要是中午吃了饭以后,得叫孩儿躺下眯上一阵阵了。”
杨清岚一个平日里打瓶醋都要偷喝两口的人,根本不理解,为啥油水大了还能受不了。不过既然她爸她妈都说了,那就听呗,老话儿嘛: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到了正日子那天,感觉整个县城的人都出动了,都想看看,这头一年的头一茬考生长个啥样样。人家咋就敢参加高考了?
陆陆续续走进考场的考生们,也不负众望地各式各样。有一眼看着就上了年纪的,也有今年刚毕业的;有那一眼看过去就跟在地里下苦几十年的,皮肤黝黑的,也有那戴着眼镜,白净斯文的。总之,啥样的人都有。
两天的考试下来,那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那哭丧着脸走出来的,也有那一脸欣喜的。
考完以后,王保林就蹬着车子直接回村里范校长家去了。停了车子,进了屋,鞋都顾不上脱,就瘫在炕上。本来,范校长还在灶上烧着水,想让他喝几口呢,结果水还没倒进碗里,就听到炕上传来的呼噜声。范校长又默默地把锅盖盖了回去。
赵启明掐算着时间,看差不多了,也上范校长家来,想问问王保林情况。不过没进屋呢,就被范校长从里间出来,把他推回院子里去了。
到了院子里,范校长才放开声量说道:“先回的哇。他倒睡着了。叫他先睡的哇。明天我觉见清岚肯定也要过来问了。等明天了一起说哇。”
赵启明也就只好先回家等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杨清岚就骑着车子来了。进了院子,她就喊了起来:“王保林!快些起来了!我昨天就去你们街道社区给你把志愿表领回来了!你赶紧起来估分填志愿哇!”
范校长上了年纪以后,觉就少了,昨天晚上比王保林睡得晚,今天又早早地起来。把火生上以后,就在院子里拄着拐棍溜腿。
见杨清岚举着志愿表就进来了,范校长连忙问道:“《嵩原日报》带了没有?”
杨清岚就翻着书包,又把早晨她爸嘱咐的那份《嵩原日报》也翻了出来,递给了范校长。
接过报纸,范校长就把拐棍甩给了杨清岚,自己扶了扶眼镜站在院子里,就开始研究起了招生院校和专业目录。
拿了拐棍的杨清岚,直接从堂屋门口抽了个板凳出来,塞在范校长身后,摁着老头坐下看。而她则拿着拐棍捅了几下王保林那边的窗户下面的玻璃。边捅,边大声叫道:“快些些!都等的你了!”
王保林顶着一头鸡窝发,一边穿着大棉袄,一边趿拉着棉鞋走了出来。出来就看到范校长正在翻报纸,他就先问了一句:“范校长,你看看今年有没有医学院招生的?”
范校长抬头问道:“咋地?你想学医的了?”
顺了顺自己的头发,王保林不好意思地说:“嗯。我觉见我背东西可以,听人家说当医生要背可多东西了。”
“你就因为自己会背书就学医的?”杨清岚有些不理解。
“倒也不是。我爸和我妈都是病死的。可是是甚的病,卫生所的人也说不清楚,就那样就叫人病死了。我后头这些年,就老想的,要是能学了医,以后也能帮帮那些甚也不懂的人家了。”
范先生和杨清岚都是一脸的了然。紧接着,范先生就开始在报纸上翻找起来,边找边说:“刚刚看见了,华京那头的医学院招生了,咱嵩原医学院也招生了。现在就看看你能估下多少分哇,咱再看能报哪个。”
刚说着,赵启明也拎着个铝饭盒进来了,说道:“我把馍馍和咸菜拿过来了,早晨就先凑合吃了哇。吃完赶紧估分的。”
就这样,四个人进了屋,把炕桌摆好,就围着赶紧吃了几口。吃完,就动作迅速的把东西都撤掉,然后围着炕桌开始陪着王保林估分。
要说这么多年,王保林背的书,那不是白背的。几个小时时间,竟然让他把高考题目回忆了个七七八八。
拿着他回忆出来的题,杨清岚和赵启明在边上也商量着做,最后看看和王保林自己的答案有啥不一样的。范校长则在边上给他们验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槐树下有人家》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爪机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爪机书屋!
喜欢大槐树下有人家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槐树下有人家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