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的生意走上正轨,苏妙妙婉拒了白七少“再巡视一番江南市场”的建议,踏上了归途。
墨渊那张“平安,速归”的纸条,像个小钩子,挠得她心痒痒。
【哼,算你识相。本精神小妹在外面拼死拼活搞事业,你这个当老公的,就该在家独守空房,望穿秋水!】
她坐在马车里,一边美滋滋地盘算着这次金陵之行的KPI,一边想象着墨渊见到她时,那张冰山脸上会露出什么样的表情。
分别半月,还真有点想他了。
***
数日后,车队抵达京城。
看着熟悉的城门,苏妙妙让车夫在朱雀大街前停了下来。
“王妃,不直接回府吗?”小蝉掀开车帘,不解地问。
“不急。”苏妙妙跳下马车,戴上一顶帷帽,“本王妃要微服私访,看看我不在的这些天,京城有没有想我。”
走在朱雀大街上,苏妙妙立刻就感受到了一股不同寻常的热潮。
街道两旁的食肆,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立着一块木牌,上面用拙劣的字体写着:“正宗火锅,本店特供”、“无需排队,即享美味”。
更有甚者,直接在门口支起一口大锅,锅里红白汤底翻滚,虽然香味远不及“火凤祥”,但标志性的“鸳鸯锅”造型,却被模仿得惟妙惟肖。
一个伙计站在门口卖力地吆喝:
“吃火锅喽!京城最新鲜的吃法,不用去‘火凤祥’排队,咱们这儿味道一模一样,价格还便宜两成!”
苏妙妙凑过去看了一眼,撇了撇嘴。
【好家伙,这是搞山寨一条街啊?还想用我的锅,涮他们的肉?想得美!】
她心里吐槽,却并不生气,反而有种莫名的得意。
这说明,她的火锅,已经成功地教育了市场,成为了一种现象级的餐饮潮流。
模仿者众,恰恰证明了她才是那个引领潮流的开创者。
她拉住一个刚从山寨火锅店里出来的路人,问道:“这位大哥,请问这家火锅,味道比‘火凤祥’如何啊?”
那路人摇了摇头,一脸失望:“差远了!光有其形,未得其神。辣锅,呛得人嗓子疼;清汤,寡淡得像刷锅水。还有那服务,伙计爱答不理的。图便宜吃了一次,再也不来了!还是得去‘火凤祥’!”
苏妙妙满意地笑了。
【看见没?这就是品牌的力量!硬件可以复制,软件和服务是你们永远学不会的核心科技!】
她继续往前走,发现“火凤祥”京城总店的门口,队伍比她离开时更长了,甚至拐了好几个弯。
队伍里的人,不仅没有因为排队而烦躁,反而兴致勃勃地聊着天。
“听说了吗?‘火凤祥’金陵分店开业了,听说那边推出了三款新锅底,什么养生锅、三鲜锅,专门给吃不了辣的人准备的!”
“真的假的?那可太好了!我娘就嫌辣锅太燥,每次都只敢喝点骨头汤。”
“我估计啊,这新锅底,用不了多久就得传回京城!到时候咱们又能尝鲜了!”
“可不是嘛!秦王妃,总有新花样!”
苏妙妙站在人群外,听着这些议论,嘴角的弧度越咧越大。
用户粘性、品牌忠诚度、市场期待感……
这些她曾经在PPT里翻来覆去讲的东西,如今都活生生地展现在她眼前。
就在这时,一个衣着华贵,看起来像是哪家大户人家的管事,带着几个仆从,径直走到“火凤祥”门口,绕过了长长的队伍,想要直接进去。
“这位客官,请您排队。”
门口负责迎宾的伙计立刻上前,微笑着拦住了他。
那管事眼睛一横,傲慢地说道:
“排队?你知道我是谁吗?我乃吏部侍郎府上的郑管事!我们家老爷要宴客,让我们过来订个雅间,再打包几份锅底,你们掌柜的呢?”
伙计笑容不变:“郑管事您好,真是不好意思。我们王妃定下的规矩,‘火凤祥’内,人人平等,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需要排队取号。打包服务也一样需要排队下单。”
“放肆!”郑管事勃然大怒,“你们一个开馆子的,还敢跟朝廷命官摆谱?信不信我让你们这店开不下去!”
伙计依旧不卑不亢:“郑管事,您别生气。这确实是我们的规矩,小的也做不了主。要不,您先在这边喝杯酸梅汤消消火,我给您取个号?”
周围排队的客人都看了过来,对着郑管事指指点点。
“什么侍郎府上的,好大的官威啊!”
“就是,在‘火凤祥’还想搞特权?上次有个侯爷家的公子想插队,都被请出去了。”
“人家秦王妃开的店,讲究的就是一个公平!”
郑管事被众人说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气得一甩袖子。
“好!好一个‘火凤祥’!我记下了!”
说完,他带着人,灰溜溜地走了。
苏妙妙将这一幕尽收眼底,对那名伙计的表现,在心里打了个满分。
【危机公关满分!既维护了品牌原则,又没把顾客得罪死,还顺便在群众面前秀了一波‘公平公正’的人设。这‘黄埔一期’的学员,没白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皇叔,轻点!请大家收藏:(m.zjsw.org)皇叔,轻点!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