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念头像一颗火种,在他心中熊熊燃烧。
张翼离开后的日子,苏北把自己完全投入到学习中。他不再刻意隐藏自己的能力,而是用它来汲取知识。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超强的理解能力、敏锐的直觉...所有这些都成为他攀登知识高峰的利器。
老师们惊讶地发现,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学生,突然变成了学习机器。他的成绩一路飙升,从年级前十到前五,再到稳定在年级第一。
但苏北的变化不止于此。他开始主动参加各种竞赛,从数学奥林匹克到作文大赛,从英语演讲到物理实验。奖状和证书像雪片一样飞来,他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学校的光荣榜上。
只有苏北自己知道,这一切的动力来自哪里。每当夜深人静,学习到精疲力尽时,他都会打开那个木盒子,看看里面的物品,回想张翼的话。
四月底,苏北收到了张翼的第一封信。
信很短,只是简单描述了她的新学校和新生活。她说广东很热,同学们说话她听不太懂,她很想念老家,想念学校的樟树,想念...
信在这里戛然而止,但苏北知道她想说什么。
随信寄来的还有一张照片:张翼站在一所现代化学校的门口,穿着崭新的校服,笑容有些勉强。
苏北把照片小心翼翼地夹在日记本里。那天晚上,他写了一封长长的回信,却始终没有寄出去。他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身份对她说那些藏在心底的话。
最终,他只回了一封简短的信,告诉她自己的近况,祝她一切安好。
日子在题海中流逝,转眼到了五月。一天放学后,苏北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
“省实验中学的自主招生考试,”李老师把一份报名表推到他面前,“学校决定推荐你去。”
省实验中学是全省最好的高中,每年的自主招生竞争异常激烈。能够被推荐,本身就是一种荣誉。
苏北接过报名表,内心波澜不惊。这本就是他计划中的一步。
考试在省城举行。站在那所名校气派的大门前,苏北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城乡之间的差距。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学生聚集在这里,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笔试环节,苏北发挥稳定。那些在常人看来艰深复杂的题目,在他眼中却如同透明的溪流,答案清晰可见。
面试时,考官问了他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你有一种超能力,你会用来做什么?”
苏北愣住了。他想起张翼,想起那个雨天的山洪,想起火车站离别的早晨。
“我会用它来守护。”他听到自己说,“守护值得守护的人,守护内心的信念。”
考官们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一周后,成绩公布:苏北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省实验中学录取。消息传回学校,引起了轰动。他是这所乡镇中学建校以来,第一个考上省实验中学的学生。
校长亲自为他颁发了奖学金,当地电视台还来做了采访。苏北站在镜头前,表情平静。这些荣誉和光环,对他而言已经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他离自己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离中考还有一个月时,苏北收到了张翼的第二封信。这一次,信的内容更加沉重。
她说她母亲结婚了,新婚丈夫对她很好,但她始终无法真正接受这个新家庭。她说她很想回来,但知道这已经不可能。
信的末尾,她写道:“苏北,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鸟,明明看得见天空,却怎么也飞不出去。真羡慕你,至少你是自由的。”
苏北把这封信读了一遍又一遍,心中五味杂陈。他多想立刻飞到广东,把她从那个“笼子”里救出来。但他知道,现在的自己还没有这个能力。
中考前的最后一个周末,苏北独自来到老樟树下。初夏的樟树开满了细小的黄花,清香弥漫在空气中。
他把手放在树干上,闭上眼睛。这一次,他不再试图预知未来,也不再试图唤醒什么能力。他只是静静地感受着,感受着树皮下汁液的流动,感受着根系在大地深处的延伸。
这一刻,他忽然明白了张翼那句话的真正含义:“你的能力不是偶然,它注定要被用来做更伟大的事情。”
这能力,不是为了让他出人头地,也不是为了让他赢得荣誉,而是为了让他有能力去守护,去改变,去创造。
当他睁开眼睛时,目光中多了一份前所未有的坚定。
中考如期而至。当其他同学在考场上奋笔疾书时,苏北却感到一种奇异的平静。试卷上的题目,他早已了然于胸。但他不再追求满分,不再追求惊艳,只是从容地写下每一个答案。
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苏北第一个走出考场。阳光洒在他身上,暖洋洋的。
他知道,一个阶段结束了,新的阶段即将开始。
而那个关于等待和成长的约定,还在时光的深处,静静地等待着它的续写。
樟树依旧,少年已非昨日少年。
喜欢北翼之盟请大家收藏:(m.zjsw.org)北翼之盟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