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运码头的惊险一幕,让宋梅生再次深刻体会到孤军奋战的艰难与风险。虽然成功送出了物资,但也暴露了渠道单一、缺乏掩护的弱点。他迫切需要拓展信息网络,寻找更多的“耳朵”和“眼睛”,尤其是在当前电台静默、与上级联系不畅的情况下。就在他苦苦思索如何进一步打开局面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橄榄枝”主动递到了他的面前——来自那位神秘的俄国咖啡馆老板娘,安娜。
这天傍晚,天空飘着细雪,宋梅生处理完局里的公务,信步走进了“喀秋莎”咖啡馆。店内温暖如春,留声机播放着舒缓的古典音乐,只有零星几位客人。安娜依旧穿着那身剪裁合体的俄式长裙,正站在柜台后擦拭着咖啡杯,昏黄的灯光勾勒出她优雅的侧影。
“晚上好,宋科长。今天还是老样子?”安娜看到他,露出一个职业化的、却比对待其他客人略显熟稔的微笑。所谓的“老样子”,是指一杯不加糖的黑咖啡,这是宋梅生为了维持自己“务实、干练”人设而养成的习惯,虽然他心里其实更想来点甜的。
“晚上好,安娜女士。是的,谢谢。”宋梅生点点头,在吧台旁他常坐的位置坐下。他注意到安娜今天似乎有些心不在焉,擦拭杯子的动作比平时慢。
咖啡端上来,香气浓郁。宋梅生刚要端起杯子,安娜却并未像往常一样离开,而是倚在柜台边,看似随意地低声问道:“宋科长,最近天气不好,码头上风浪大,送货的船还顺利吗?”
宋梅生心中猛地一凛,端着咖啡杯的手稳如磐石,脸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疑惑:“码头?安娜女士怎么关心起这个来了?我们警察局最近倒是协助维护了一下码头秩序,怎么,您的货船也遇到麻烦了?”他巧妙地把话题引向公务,试探安娜的意图。
安娜轻笑一声,碧蓝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像只慵懒的猫咪:“我一个小咖啡馆,能有什么大货船。只是听一些常来的水手们闲聊,说前几天三棵树码头好像有点小骚动,似乎有批‘精密仪器’差点没能上船?幸好,最后好像还是顺利启航了,往南边去了。”
宋梅生的后背瞬间沁出一层细密的冷汗!安娜不仅知道码头的事,甚至连货物伪装成“精密仪器”以及大致去向都一清二楚!这女人背后的能量,远比他想象的还要深。是敌是友?此刻必须万分谨慎。
他呷了一口咖啡,借以掩饰内心的震动,放下杯子时,脸上已经换上了一副略带无奈和自嘲的表情:“安娜女士的消息真是灵通。可不是嘛!就是局里一点破事,几箱旧设备,非要急着送去新京,差点因为手续问题耽误了。下面人办事不力,让我跑前跑后,还差点跟宪兵队起了误会,真是劳心劳力。”他绝口不提药品,将事情定性为普通的公务麻烦。
安娜似乎对他的辩解不置可否,她用涂着蔻丹的纤细手指,轻轻敲击着柜台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嗒嗒声,目光仿佛能看透人心:“宋科长不必紧张。在这座城市里,想安稳地做生意,消息不灵通点可不行。有时候,风浪太大,一艘船容易倾覆,如果能有几艘船互相照应,或许能走得更稳当些。”
她的话已经说得相当露骨了!这是在暗示合作,建立某种联系。
宋梅生心念电转。安娜代表的苏联情报系统,与自己的使命在对抗日本法西斯这一点上有共同利益,但毕竟分属不同阵营,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风险极大。但另一方面,苏联在哈尔滨经营多年,情报网络深厚,若能加以利用,对自己获取关键信息,尤其是关于关东军动向的情报,将有巨大帮助。这确实是一个极具诱惑力,又无比危险的机遇。
他不能立刻答应,显得过于急切,但也不能断然拒绝,堵死这条可能的路。他沉吟片刻,仿佛在认真思考安娜的建议,然后叹了口气,压低声音说:“安娜女士说得有道理。这年头,单打独斗确实艰难。不过,不同的船,要去的目的地可能也不同,航行的规矩也不一样。贸然结伴,万一方向不合,或者触了暗礁,岂不是更糟?”
他这是在试探合作的底线和方式,同时也暗示了各自有不同的立场和风险。
安娜似乎对他的谨慎很满意,笑容更深了些:“目的地或许不同,但至少有一段航路是相同的,比如,大家都希望这片海域能风平浪静,少些兴风作浪的‘海盗’,不是吗?至于航行的规矩,可以慢慢磨合。有时候,互相递个消息,提醒一下前方的暗流或者天气变化,对大家都有好处,未必需要绑在一起航行。”
她提出了一个相对松散的情报共享模式,而非紧密的同盟,这降低了宋梅生的戒心。
“提醒天气变化……”宋梅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倒是个稳妥的办法。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船莫名其妙就沉了。只是,这消息的来源和真假,可得仔细甄别,万一听了错误的消息,撞上了冰山,那可就冤枉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谍战:暗夜请大家收藏:(m.zjsw.org)谍战:暗夜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