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孙永昌那边需要时间向上级汇报和消化那份超越时代的“渠道蓝图”,宋梅生并没有干等。蓝图再完美,终究要落地。而落地的第一步,就是亲自踩点,摸清哈尔滨地下物资流通的真实脉搏——黑市。
这天傍晚,天色将黑未黑,城市被笼罩在一片暧昧的灰蓝色之中。宋梅生换上一身半旧不新的藏青色棉袍,头上扣了顶常见的毡帽,刻意收敛了身为副局长的那股锐利气势,让自己看起来像个有点小钱、但又不想太惹眼的普通生意人。王大力则穿着短打,外面罩了件脏兮兮的羊皮袄,脸上还故意抹了点灰,活脱脱一个跟班保镖或者车夫的模样,腰间鼓鼓囊囊的,显然家伙没离身。
“副局长,咱真要去那种地方?”王大力一边走,一边有些不放心地四下张望,“那地方三教九流,乱得很,万一冲撞了您……”
“怕什么?”宋梅生语气平静,目光却像扫描仪一样,快速掠过街道两旁逐渐亮起的、光怪陆离的灯火,“不去看看,怎么知道水有多深?再说了,”他顿了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咱们现在可是‘微服私访’,体验民情,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商机’。”
王大力挠了挠头,嘿嘿一笑:“俺听您的!反正有俺在,哪个不开眼的敢炸刺,俺把他屎打出来!”
宋梅生无奈地摇摇头,这王大力的忠诚和勇猛是毋庸置疑的,就是这思维方式,有时候简单直接得让人头疼。不过,有时候这种简单直接,在鱼龙混杂的地方,反而是一种有效的威慑。
他们的目的地,是道外区一片靠近码头的棚户区。这里街道狭窄泥泞,空气中弥漫着鱼腥、煤灰、劣质酒精和便溺混合的刺鼻气味。低矮的木板房和砖坯房挤挤挨挨,窗户大多用木板或破布堵着,只有些许灯光从缝隙里透出。与中央大街的“文明”景象相比,这里更像是另一个世界,哈尔滨光鲜亮丽表皮下的溃烂伤疤。
尽管天色已晚,但这里却异常“热闹”。一些黑影在巷口晃荡,看到生面孔,立刻投来警惕或贪婪的目光。隐约可以听到赌场里的呼喝声、妓院门口的拉客声,以及某种低沉压抑的、进行着隐秘交易的嗡嗡声。
宋梅生没有理会那些巷口的“岗哨”,带着王大力,径直走向一片相对开阔的空地。这里看似是个自发形成的露天市场,但没有摊位,没有吆喝。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交谈,偶尔有人掀开衣角,露出别在腰间的短刀或怀里揣着的小件物品——一块瑞士怀表,几盒西药,甚至是一把保养得不错的南部手枪。交易在袖子里完成,或者只是短暂的眼神接触,便默契地走向更黑暗的角落。
这就是哈尔滨底层的黑市,混乱,原始,但又遵循着它自己的一套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宋梅生像是一个冷静的市场调研员,并不急于交易,而是带着王大力慢慢溜达,耳朵像雷达一样捕捉着零碎的信息。
“……磺胺?有倒是有,但这个数……”一个干瘦的男人对另一个穿着体面些但眼神焦虑的中年人比划着手势。
“……辽阳的盘尼西林?扯淡,那都是美国货,现在能搞到沈阳仿制的就不错了……”
“……道奇卡车的轮胎,九成新,鬼子军车上扒下来的,只要三根小黄鱼……”
“……捷克式的梭子,保真!就是价格……”
信息杂乱,但宋梅生迅速在脑中整理:药品,特别是西药,是硬通货,价格高,需求旺;军需品,从零件到整货,都有流通,来源多是日军流失或监守自盗;交易媒介主要是银元、金条,或者以物易物。
“喂,生面孔?找啥货?”一个脸上带疤的汉子晃悠过来,拦在宋梅生面前,眼神不善地打量着他和王大力。
王大力立刻上前半步,挡在宋梅生身前,眼睛一瞪:“干啥?想找事?”
那疤脸汉子看到王大力那壮硕的身板和毫不掩饰的凶悍之气,气势顿时矮了半截,但嘴上还不服软:“问问不行啊?这地盘是四爷罩的,懂不懂规矩?”
宋梅生轻轻拉开王大力,对那疤脸汉子笑了笑,随手从兜里摸出几块用油纸包着的、警察局食堂顺来的日本奶糖,塞到汉子手里:“兄弟,初来乍到,不懂规矩,一点小意思。我们就是想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山货’(指来自山区或走私的紧俏货)渠道,长期要,量不小。”
疤脸汉子捏了捏手里的奶糖,又看看宋梅生淡定的笑容和王大力那不好惹的样子,脸色缓和了不少,揣起糖,压低声音:“要山货?得找谢老四,那边那个挂红灯笼的木板房看见没?不过四爷眼光高,一般小打小闹的,不见。”
“谢了兄弟。”宋梅生点点头,带着王大力朝那间挂着昏暗红灯笼的木板房走去。
还没到门口,就被两个靠在墙根抽烟的壮汉拦住了。这两人眼神凶狠,腰间鼓囊,显然是看场子的。
“找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谍战:暗夜请大家收藏:(m.zjsw.org)谍战:暗夜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