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青石镇,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气息 —— 田地里的玉米金灿灿的,院子里的南瓜堆成了小山,就连林记铁匠铺门前的老槐树,也结满了一串串翠绿的槐米。这天清晨,林卫国正在铺子里打制一把锄头,突然听到后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是母亲王氏兴奋的呼喊:“卫国!快回来!你媳妇生了!是个大胖小子!”
林卫国手里的铁锤 “哐当” 一声掉在铁砧上,火星溅起又迅速熄灭。他顾不上洗手,快步往后院跑,心里又激动又紧张 —— 这是他和媳妇秀兰的第一个孩子,也是林家战后迎来的第一个新生命。
后院的房间里,秀兰躺在床上,脸色虽然有些苍白,眼里却满是温柔。她身边的襁褓里,躺着一个小小的婴儿,闭着眼睛,小嘴巴时不时动一下,样子可爱极了。王氏坐在床边,小心翼翼地给婴儿盖好被子,脸上笑开了花:“你看这孩子,眉眼多像你,长大了肯定是个有担当的男子汉!”
林卫国凑到床边,轻轻握住秀兰的手,声音有些颤抖:“秀兰,辛苦你了。”
秀兰摇了摇头,笑着看向襁褓里的孩子:“不辛苦,你快看咱们的孩子,多可爱。”
这时,林建业也拄着拐杖走了进来 —— 前段时间修复石桥时,他不小心扭伤了腿,还没完全好。他走到襁褓边,小心翼翼地掀开被子一角,看着孙子粉嫩的小脸,眼眶突然红了:“好,好啊!咱们林家又添新丁了!这可是咱们林家战后的第一个孩子,是咱们的希望啊!”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了整个青石镇。乡亲们纷纷赶来道贺 —— 张叔提着一篮鸡蛋,笑着说:“卫国,恭喜啊!这孩子可是咱们小镇的福气,我得给他包个大红包!” 王婶则带来了自己做的小棉袄,一边给婴儿比划大小,一边说:“这棉袄是我特意用新棉花做的,等孩子冬天穿,保准暖和!” 就连年迈的二奶奶,也让林卫军扶着,颤巍巍地来了,她从怀里摸出一个用红绳系着的长命锁,轻轻挂在婴儿脖子上:“好孩子,戴着这个长命锁,一辈子平平安安的。”
房间里挤满了人,笑声、祝福声此起彼伏,热闹得像过年一样。林卫国忙着给乡亲们倒茶、递瓜子,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他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温暖 —— 抗战时的苦难仿佛还在昨天,如今却能在和平的日子里,迎来孩子的诞生,还有这么多乡亲的祝福,这是他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幸福。
给孩子取名,成了全家人的头等大事。这天晚上,林家人围坐在炕桌旁,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王氏首先开口:“我看叫‘和平’吧,咱们经历了这么多战争,就盼着孩子能在和平的日子里长大。”
林卫军摇了摇头:“‘和平’是好,可有点太普通了。我觉得叫‘强国’不错,现在国家刚胜利,咱们盼着国家越来越强,孩子也能有出息。”
林建业沉默了一会儿,缓缓开口:“我觉得叫‘建国’好。‘建’是建设,‘国’是国家,既是希望孩子能为国家建设出一份力,也纪念咱们国家战后重建的日子。你们觉得怎么样?”
林卫国和秀兰对视一眼,都点了点头。“‘建国’好!” 林卫国激动地说,“就叫林建国!希望他长大后,能像这个名字一样,为国家、为家乡做事,不辜负咱们林家的期望。”
从那以后,“林建国” 这个名字,就成了林家最珍贵的牵挂。每天早上,林卫国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孩子 —— 他轻轻抱起襁褓,小心翼翼地哄着,生怕吵醒孩子;秀兰则精心照料着孩子,给他喂奶、换尿布,眼神里满是母爱;王氏更是把孙子当成了宝贝,每天都要给孩子做可口的辅食,还常常抱着孩子在院子里晒太阳,给孩子讲林家的故事。
有一次,林建业抱着孙子,坐在老槐树下,给孩子讲起了抗战时的日子:“建国啊,你可不知道,你爹当年为了救你叔叔,冒着生命危险去县城;你爷爷我,当年为了给游击队打造武器零件,整夜整夜地不睡觉。咱们林家能有今天,不容易啊!”
虽然孩子还小,听不懂这些话,但林建业还是说得很认真。他轻轻抚摸着孙子的小脸蛋,眼里满是期许:“爷爷希望你长大后,能像你爹、你太爷爷一样,做个有担当、有骨气的人,为国家、为家乡多做贡献。”
林建国的到来,不仅给林家带来了喜悦,也给青石镇增添了不少生气。乡亲们路过林家门口时,常常会探头进去,看看这个可爱的小家伙。有的还会给孩子带来小玩具、小零食,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孙子一样疼爱。
转眼间,林建国满月了。林家人特意办了一场满月酒,邀请了镇上的乡亲们。院子里摆了好几张桌子,桌上摆满了王氏做的红烧肉、炖鸡汤、炒鸡蛋,还有林卫国特意去县城买的糖果和点心。乡亲们围坐在桌子旁,一边吃饭,一边逗着怀里的林建国,笑声不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五世同堂记请大家收藏:(m.zjsw.org)五世同堂记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