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智能手机开始在青石镇普及,镇上的年轻人纷纷用手机刷视频、购物时,父亲敏锐地察觉到,一个全新的时代——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那时林家企业的农产品还主要依赖线下经销商和超市销售,乡村旅游也只靠周边游客口口相传,市场范围局限在省内。“不能再守着老路子了,互联网就是咱们拓展市场的新出路。”父亲在家族会议上抛出的这句话,开启了林家企业拥抱互联网的征程。
2018年的春节刚过,父亲就带着堂叔和公司的年轻员工去杭州考察。站在阿里巴巴总部大楼前,看着来来往往抱着电脑、讨论着“流量”“转化率”的年轻人,父亲的心里既兴奋又忐忑。“以前总觉得互联网离咱们农村企业很远,现在才知道,它能把咱们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去。”考察期间,他们拜访了多家电商平台的负责人,参加了农产品电商培训课程,笔记本上记满了“网店运营”“直播带货”“粉丝经济”等新鲜词汇。
回到青石镇后,父亲立刻组建了电商团队。团队里大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有几个对互联网感兴趣的年轻员工。他们在办公楼里腾出一间大办公室,装上高速宽带,摆上电脑和货架,林家企业的电商部门就这样成立了。起初,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有人负责在淘宝、京东上注册店铺,上传产品图片和信息;有人负责学习网店装修和运营技巧;还有人专门研究怎么写产品文案,怎么吸引顾客。
网店刚开起来的时候,生意并不好。一个月过去了,订单寥寥无几,团队里的年轻人都有些泄气。负责运营的小张皱着眉头说:“老板,咱们的产品质量这么好,怎么就没人买呢?是不是咱们的价格太高了?”父亲却不慌不忙:“做电商就像种庄稼,得有耐心,还得找对方法。咱们的产品没问题,关键是要让更多人知道。”他带着团队成员分析同类店铺的运营模式,发现很多店铺都在做直播带货。于是,父亲决定尝试直播——让员工在田间地头、生产车间直播,向网友展示农产品的种植、加工过程,让大家看到产品的“原生态”和“安全性”。
第一次直播那天,父亲亲自上阵。他穿着朴素的夹克,站在种植基地的稻田边,对着手机镜头说:“大家好,我是林家企业的负责人林建国。咱们这片稻田是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有机稻田,种出来的大米颗粒饱满、口感香甜……”刚开始,直播间里只有几十个观众,互动的人也很少。父亲有些紧张,额头上冒出了汗珠,但他还是坚持着,一边走一边介绍稻田的情况,还现场拔了几株水稻,展示稻穗的饱满。渐渐地,直播间里的观众多了起来,有人开始提问:“老板,你们的大米怎么卖啊?”“有没有优惠活动?”父亲一一耐心解答,还推出了“买三送一”的优惠活动。那场直播持续了两个小时,虽然只卖出了五十多单,但让团队看到了希望。
有了第一次直播的经验,团队成员越来越有信心。他们开始定期直播,有时在种植基地,展示水稻、蔬菜的生长过程;有时在生产车间,让网友看到大米加工、罐头制作的全过程;还有时在厨房,现场用自家的农产品做美食,比如用有机大米熬粥、用新鲜蔬菜做沙拉。直播间里的观众越来越多,粉丝也从几百涨到了几万。有一次,表妹带着她设计的新包装参加直播,没想到新包装因为颜值高、环保实用,一下子吸引了很多年轻顾客,当天的订单量就突破了一千单。
除了淘宝、京东,父亲还瞄准了短视频平台。他让团队成员把直播片段剪辑成短视频,配上生动的文案和背景音乐,发布到抖音、快手等平台上。其中一条“从稻田到餐桌”的短视频,记录了大米从种植、收割、加工到做成米饭的全过程,因为画面唯美、内容真实,一下子火了,播放量超过了一百万,还上了热搜。很多网友看到视频后,纷纷下单购买,网店的销售额也跟着暴涨。父亲笑着说:“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一条短视频就能让全国的人知道咱们的产品。”
互联网不仅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还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机遇。以前,青石镇农耕文化园的游客主要来自周边市县,知名度不高。父亲决定利用互联网推广乡村旅游——他让团队在各大旅游平台上线了文化园的门票和农家乐预订服务,还制作了旅游宣传短视频,展示文化园的农耕体验项目、自然风光和特色美食。短视频里,孩子们在稻田里捉泥鳅、在菜园里摘蔬菜,大人们在农家乐里品尝农家菜、喝茶聊天,画面温馨而美好,吸引了很多城市游客。
有一次,团队邀请了几位旅游博主来文化园体验。博主们通过直播和短视频,向粉丝分享自己的游玩经历——他们跟着农民学习插秧,体验磨豆腐的乐趣,晚上还参加了篝火晚会。粉丝们看得羡慕不已,纷纷留言说“想去青石镇体验农耕生活”“假期就去这里旅游”。那段时间,文化园的门票预订量大幅增加,农家乐也天天爆满。堂兄高兴地说:“互联网真是太神奇了,以前咱们求着旅行社带团来,现在游客主动找上门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五世同堂记请大家收藏:(m.zjsw.org)五世同堂记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