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兰登堡”在西北古老河道的试探性行动,最终被证明是一次佯动。卡齐米日带领的侦察排在那里与对方的尖兵进行了几次短暂而惊险的接触,双方都未恋战,如同两头试探彼此虚实的猛兽,一触即分。但这份佯动带来的紧张感,让“东方旅”的神经始终紧绷。克鲁格的大规模围剿虽因“麻雀战”而陷入僵局,但局部的小规模冲突和侦察与反侦察的较量,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就在这令人疲惫的僵持中,一份来自伦敦的紧急请求,通过夜莺的加密频道,打破了沼泽地的沉闷。
“林先生,”夜莺将译出的电文递给林晓,语气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郑重,“这是一项特殊请求,来自美国战略情报局(OSS),通过最高层级协调转来的。”
林晓接过电文,内容让他挑了挑眉。电文简述:一架美军P-51“野马”战斗机在深入法国境内执行侦察任务时,被德军防空炮火击落。飞行员成功跳伞,落点大致在“东方旅”活动区域以北约三十公里的一片丘陵林地。飞行员身份特殊,是美军某高级将领的独子,姓名:查尔斯·瑞恩少尉。OSS请求“东方旅”在能力范围内,尝试搜救该飞行员,并将其护送至安全地带或盟军控制区。
“瑞恩?”林晓看着这个姓氏,嘴角不由得勾起一丝古怪的弧度,这巧合未免太过戏剧性。拯救大兵瑞恩?虽然时间地点人物都对不上号,但这既视感也太强了。
“美国人的请求?”雷诺凑过来看了看,“三十公里外,已经接近德军控制较严的区域了,风险不小。”
“而且我们正在被‘勃兰登堡’盯着,”赵刚补充道,“大规模出动去搜救,很容易暴露我们自己。”
林晓沉吟着。风险确实存在,但这同样是一个机会。与美军建立联系,尤其是通过OSS这样的机构,对未来可能获得更多元化的支持和资源至关重要。而且,一位美军将领的儿子,这个人情价值不菲。
“救!”林晓最终拍板,“但不能蛮干。我们派一支最精干的小队去。人少,目标小,行动快。”
小队迅速组成:林晓亲自带队,成员包括雷诺(负责战术指挥)、瓦茨拉夫和斯坦尼斯瓦夫(突击与护卫)、卡齐米日(侦察与追踪),以及汉斯(携带便携电台负责通讯)。总共六人,堪称“东方旅”最强突击组合。
借助夜莺从伦敦获取的、OSS提供的飞行员最后已知位置和可能降落区域的地图,小队在夜幕掩护下悄然出发。他们避开所有已知的德军据点和巡逻路线,在荒野和密林中穿行。卡齐米日如同最优秀的猎犬,在前方探路,敏锐地捕捉着任何不自然的痕迹。
第二天下午,在一片松林边缘,卡齐米日发现了线索——一小片被挂断的、不同于本地树木材质的乳白色丝绸,是降落伞的碎片!紧接着,他们在不远处又发现了几个清晰的、不属于德制军靴的脚印,以及一个被丢弃的美军制式水壶。
“他就在附近,还活着,而且在移动。”卡齐米日判断道。
小队沿着脚印和偶尔被折断的树枝等细微痕迹追踪。痕迹显示,这位瑞恩少尉似乎受过一定的逃生训练,他在试图向西南方向(相对远离德军控制核心区的方向)移动,但路线有些曲折,显然对地形不熟。
就在他们沿着一条干涸的河床追踪时,前方突然传来了几声清脆的步枪射击声和一阵德语的叫喊!
“不好!他暴露了!”雷诺脸色一变。
小队立刻加速,冲向声音来源方向。穿过一片灌木丛,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心头一紧:三名德军士兵正呈扇形,一边射击一边向河床边一块巨大的岩石逼近。岩石后面,偶尔有一支美制M1卡宾枪伸出来进行零星的还击,枪法还算准确,压制得德军不敢过于靠近,但明显落于下风。
“解决他们!”林晓低喝一声,率先举起了手中的李-恩菲尔德步枪。
“砰!”
雷诺的枪几乎同时响起。
两名德军士兵应声倒地。
第三名德军士兵惊恐地回头,还没看清袭击者来自何方,瓦茨拉夫如同鬼魅般从侧翼扑上,手中的匕首寒光一闪,便结果了他的性命。
战斗在几秒钟内结束。
林晓等人迅速靠近那块岩石。“瑞恩少尉?我们是朋友!来自‘东方旅’!”他用英语喊道。
岩石后沉默了一下,随后,一个穿着皮质飞行夹克、头上缠着渗血绷带、脸上沾满硝烟和尘土的金发年轻人,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他看起来二十出头,碧蓝的眼睛里充满了警惕和劫后余生的惊惶,手中依然紧紧握着那支M1卡宾枪。
“你们……你们是谁?”他的英语带着明显的美国中西部口音。
“林晓。我们是抵抗组织,受OSS委托来找你的。”林晓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和,“你受伤了?”
确认了身份(林晓说出了OSS提供的接头暗语),查尔斯·瑞恩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他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上帝……你们终于来了……我的头,被弹片擦了一下,没事……谢谢,谢谢你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错误剧本:我在二战点亮黑科技请大家收藏:(m.zjsw.org)错误剧本:我在二战点亮黑科技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