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奈半岛的黎明,是在一片死寂的赭黄色沙石地上悄然降临的,带着一种与尼罗河三角洲截然不同的、近乎残酷的干燥与荒凉。联合侦察小队在LRDG向导的带领下,如同贴着地皮爬行的蜥蜴,在嶙峋的岩石和起伏的沙丘间潜行。根据OSS提供的情报,“兀鹰之巢”可能位于一片干涸的古河床深处,那里地形复杂,易于隐蔽。
【环境适应:沙漠】的被动技能在此刻发挥了作用。林晓能更清晰地感知到沙地的松软程度,提前避开可能留下明显足迹的区域;他能通过空气微弱的流动,判断出前方是否有障碍或开阔地。这种对环境的敏锐,让小队的前进更加高效和隐蔽。
张三作为尖兵,始终领先队伍数百米。他的存在如同一个无声的预警系统,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那双鹰隼般的眼睛和几乎与沙漠融为一体的潜伏能力。
经过大半天小心翼翼的跋涉,在午后最酷热的时分,他们抵达了目标区域的外围。一片巨大的、被风蚀成奇形怪状的石林,环绕着那条宽阔而龟裂的古河床。
“就是这里了。”LRDG向导压低声音,指向石林深处,“根据航拍照片分析,可疑活动迹象主要集中在河床中段那片相对平坦的区域。”
林晓打了个手势,小队立刻分散开来,借助石林的掩护,缓缓向河床方向渗透。张三如同鬼魅般攀上一处最高的风蚀岩柱,架起了他的狙击步枪,视野瞬间覆盖了大半个河床。
通过望远镜,林晓看到了OSS情报中提及的“可疑迹象”——几条并非自然形成的车辙印,一些散落在岩石阴影下的空罐头盒,甚至还有一处用石块刻意围拢过的、熄灭已久的篝火痕迹。一切都表明,这里确实有人类活动,而且时间不算太久远。
然而,随着观察的深入,林晓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不对劲。
这些痕迹虽然存在,但似乎……太“随意”了。车辙印凌乱而没有明确方向,垃圾散落的位置缺乏隐蔽性,那处篝火痕迹更是暴露在多个方向的视野下。这不像是一个需要严格保密的德军秘密据点的作风,反倒更像是……某种临时休整或故意留下的诱饵?
“情况不对。”林晓通过简易步话机低声通报,“痕迹太明显了,像是故意给我们看的。”
就在他话音刚落的瞬间,异变陡生!
“砰!”
一声清脆的枪响,并非来自张三的狙击步枪,而是从河床对岸的一片石林中传来!子弹打在林晓藏身岩石前方几米处的沙地上,溅起一蓬烟尘!
示警射击!
“暴露了!撤退!”林晓厉声吼道。
几乎在同一时间,河床对岸以及他们侧翼的石林中,猛地爆发出密集的枪声!不是常见的德军MP40冲锋枪那略显沉闷的连射,而是更加清脆、节奏更快的——美军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的射击声!中间还夹杂着英制布伦轻机枪那独特的点射音!
怎么回事?!不是德军据点吗?怎么是盟军的武器?!
小队成员反应极快,立刻依托岩石进行还击。雷诺的司登冲锋枪喷吐出火舌,压制着侧翼的火力点。皮埃尔和两名LRDG士兵也用手中的李-恩菲尔德步枪精准地点射。
张三的狙击步枪终于响了!“砰!”河床对岸一个布伦轻机枪火力点瞬间哑火。
然而,对方的火力异常凶猛且精准,而且显然占据了有利地形,将他们牢牢压制在这片石林边缘。
“妈的!中计了!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吗?!”雷诺一边更换弹匣一边怒吼。
“不对!”林晓的大脑飞速运转,对方的战术配合和射击精度,远超普通盟军部队,更像是……特种作战人员!而且,他们一上来就是致命攻击,绝非误伤!
“不是自己人!”林晓吼道,“是德国人!他们使用了缴获的盟军武器!”
这个判断让所有人心中一寒。使用敌方武器进行伪装和作战,这是最狡猾也最危险的敌人!
战斗陷入僵持。对方人数似乎不多,但个个都是高手,利用地形与他们周旋,并不急于强攻,似乎在拖延时间。
必须尽快突围!拖延下去,只会等来更多的敌人!
“张三!能找到他们的指挥节点或者通讯兵吗?”林晓通过步话机询问。
短暂的沉默后,张三回应:“十点钟方向,岩石后,天线。疑似指挥。”
“雷诺,皮埃尔,火力掩护!LRDG的弟兄,烟雾弹!”
两颗烟雾弹被奋力投出,浓密的白色烟雾迅速在石林间弥漫开来。
“冲!”林晓低吼一声,小队如同离弦之箭,借着烟雾的掩护,向着与指挥节点相反的方向发起了突围!
对方的反应极快,子弹如同泼水般射入烟雾,进行盲射压制。一名LRDG士兵闷哼一声,腿部中弹,踉跄倒地。
“带上他!”林晓没有丝毫犹豫。
雷诺和另一名LRDG士兵立刻架起伤员,继续狂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错误剧本:我在二战点亮黑科技请大家收藏:(m.zjsw.org)错误剧本:我在二战点亮黑科技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