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抬眼望了望日头,阳光已过中天,便对赵云拱手道:“赵将军自便,小子还有些事要做,恕不能在此招待了。”
赵云颔首:“小哥自便。”
别说跟在赵云身后的乡勇们个个如坠云里雾里,就连赵云自己,也觉得今日所见之事,一桩桩都在颠覆常理。
他们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跟着王红移动,见他走到村中一块空地上,拿起一块半大的木块,在另一块石头上“棒棒棒”地敲了起来。
清脆的敲击声在村里回荡开来,不多时,二十几个刚才还在四处嬉闹的孩子便从各个角落跑了过来,规规矩矩地在空地上坐成几排,背脊挺得笔直。
周围的妇人们也放下手中的活计,三三两两地围坐在孩子们身后,眼神里带着几分期待。
赵云一行人站在村口,离得稍远,看不清那边的细节,也听不清具体在说些什么,只隐约见又有一人走了过去,似乎正对着孩子们说着什么。
赵云的亲卫按捺不住好奇心,脚下一动,便朝着那边走了过去。
赵云见状,并未阻拦,只是远远看着,只见亲卫走到那片空地边缘,便如被定住一般,呆呆地站在那里,再没回来禀报。
赵云心中微动,对身后的乡勇们吩咐道:“你们就在村子外围歇息,没有我的命令,不许擅自入村,更不许惊扰这里的安宁。”
乡勇们齐声领命,纷纷找了树荫或山石旁坐下休息。
赵云将手中的长枪递给身旁一名乡勇,只腰间佩了长剑,独自一人迈步走进了村子。
越走近那片空地,隐约传来的声音便越清晰。忽然,一个清亮的女声传入耳中,一字一顿道:“天下为公。”
紧接着,便是一群孩童稚嫩却整齐的声音,跟着念道:“天下为公。”
赵云脚步一顿,心中掀起惊涛骇浪。这四个字,他曾反复读过,可从未想过会在这样一处“贼寇”盘踞的山村里,从一群孩子口中听到。
他放轻脚步走近,只见空地上,一个约莫十三四岁的少女正站在一块平整的木板前,木板上用木炭写着四个大字——“天下为公”。
少女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梳着简单的发髻,脸上带着几分与年龄不符的沉静,正指着木板教孩子们认字。
“来,跟着我再读一遍:天下为公。”少女的声音清脆悦耳。
“天下为公!”孩子们的声音此起彼伏,却透着一股认真劲儿。
念过几遍后,少女拿起一根烧黑的木炭,在木板上一笔一划地写着,一边写一边讲解:“‘天’像不像一个张开双臂的人?‘下’字是横画在上,竖画在下……”
孩子们坐在地上,手里都握着一根小木棒,在身前的泥地上跟着模仿,小脸上满是专注。
少女写完,又来回走动着,俯身查看每个孩子的“作业”,时不时停下来指点几句:“阿牛,你的‘公’字,下面的‘厶’写歪了,要再正一些……”
讲完写字,少女又站直身子,朗声道:“‘天下为公’的意思,就是这整个天下,是我们所有人共有的。
‘公’字,就是大家、共同的意思。”
她顿了顿,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些都是先生教我的,我懂得也不深,你们先把字记牢、写会,等晚上先生来了,再给你们细细讲解。
来,我们再巩固几遍:天下为公!”
“天下为公!”孩子们的声音更响亮了。
赵云站在一旁,看得怔住了,竟与他那亲卫一般,一时忘了言语。
他目光扫过周围,只见那些围坐的妇人们,手里或是编者草鞋,或是剥着野菜,都安安静静的,听到孩子们念书,也会跟着低声念上一句“天下为公”,眼神里没有麻木,反倒透着一丝微光。
不多时,少女拍了拍手:“好了,今日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王红立刻站起身,喊道:“起立!”
孩子们“唰”地一下都爬起来,对着少女深深鞠了一躬,齐声喊道:“先生辛苦了!”
少女也笑着回了一礼:“同学们辛苦了。”
话音刚落,孩子们便如雀儿般散开,又在村子里四处跑跳起来,欢声笑语瞬间填满了村落。妇人们也收拾起东西,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继续忙着手头的活计。
这时,几个背着竹筐的妇人从村外回来,筐里装满了新鲜的野菜,另一些妇人见状,便围上去帮忙,一起在溪边清洗起来,水声、说笑声交织在一起,一派平和。
王红走到那少女身边,低声说了几句话,少女便转过身,目光落在赵云身上,随即大大方方地走了过来,对着赵云盈盈一礼,动作竟是标准的士子相见之礼,口中说道:“乡野村姑刘兰,见过赵将军。”
赵云连忙回礼,心中暗叹这村落中人的不凡,朗声道:“刘姑娘不必多礼。”
他身边的亲卫这才回过神,再也忍不住,连刻意压低的粗哑声线都忘了维持,露出原本清亮的女声:“你……你是个女先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请大家收藏:(m.zjsw.org)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