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0 章 赛前的 “紧张拥抱”
第一节 深夜工作室的孤灯与藏在粉钻里的压力
凌晨一点的 “浅沉” 工作室,只剩下设计区的一盏落地灯还亮着。暖黄色的灯光洒在丝绒托盘上,“传承与新生” 项链静静躺在中央 —— 樱花粉的主钻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晕,花丝回纹的亚光银线像温柔的涟漪,点翠羽毛的渐变蓝粉像被晨雾染过的花瓣,每一处细节都精致得像件活物。可林浅的指尖悬在托盘上方,却迟迟不敢触碰,仿佛这不是她亲手参与设计、打磨了三个月的作品,而是一件易碎的梦。
她坐在高脚凳上,下巴抵着膝盖,眼睛盯着粉钻腰部那道微小的羽毛状包裹体 —— 这是粉钻的 “身份证”,也是她心里最沉的秤砣。三个月前,黑石的谣言像脏水一样泼来,说她 “靠陆沉上位”“设计造假”;一个月前,粉钻在德国被截走,她对着父亲的胸针掉了一夜眼泪,以为所有努力都要付诸东流;现在作品终于完成,距离金钻奖评审只剩 12 消失,可她却突然慌了 —— 万一评审觉得非遗技艺 “太传统”?万一粉钻的光芒盖过了花丝和点翠?万一…… 她连站在国际舞台上证明自己的资格都没有?
“咔嗒”,工作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带着一丝夜凉的风涌进来。林浅猛地回神,指尖不小心碰到了丝绒托盘的边缘,发出细微的声响,她像受惊的小鹿一样缩了缩手,抬头就看见陆沉提着一个保温袋,站在门口,眼里满是心疼。
“还没走?” 陆沉关上门,把保温袋放在桌上,解开带子 —— 里面是一碗还冒着热气的红枣银耳羹,还有一碟切好的草莓,“张阿姨说你下午没怎么吃东西,特意炖了羹让我送来。你要是再不吃,明天评审的时候该没力气说话了。”
林浅看着那碗银耳羹,鼻尖突然有点酸。张阿姨是工作室的保洁阿姨,平时话不多,却总记着她的饮食习惯 —— 知道她熬夜容易低血糖,每次都会备着红糖;知道她怕胖,银耳羹里从不放冰糖,只加几颗红枣提味。这些细碎的关心,像暖炉一样,慢慢烘着她心里的慌。
“我…… 我在想明天评审的事。” 林浅声音有点发紧,伸手拿起一颗草莓,却没放进嘴里,只是捏在指尖转着圈,“你说,评审会不会觉得我们的作品‘不国际化’啊?毕竟金钻奖的评委大多是欧洲设计师,他们可能更喜欢西方的珠宝风格,对非遗技艺不了解……”
陆沉走过去,把银耳羹推到她面前,又拿起勺子递到她手里,语气像哄小孩一样:“先把羹喝了,凉了就不好喝了。至于评审,你忘了我们之前看的往届获奖作品?去年日本设计师用和纸做的项链,前年印度设计师用珐琅复刻的传统纹样,不都是‘本土化’的东西?真正好的设计,从来不怕‘不国际化’,因为文化的温度是共通的 —— 你看这颗粉钻,它的光芒不会因为是中国设计师的作品就变暗;你看这花丝和点翠,它们的精致也不会因为是非遗技艺就被忽略。”
他蹲在她面前,指尖轻轻碰了碰丝绒托盘里的项链,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光:“而且,我们的作品不是‘只有传统’,你看这可调节的链子,是为现代佩戴习惯设计的;这纳米涂层的点翠,是解决了环保难题的创新;还有你藏在链扣上的‘太阳符号’,是你和你爸爸的故事 —— 这些都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有温度的设计’,评委能感受到的。”
林浅握着勺子,低头看着碗里的银耳羹,红枣的甜味飘进鼻子里。她想起粉钻找回来那天,老卡尔说 “珠宝是有灵魂的,要用心做”;想起李师傅打磨花丝时说 “亚光的银线更显心思”;想起小张熬夜剪展示视频时说 “林姐,你的故事能打动所有人”—— 这些声音像串珠子一样,慢慢把她心里的慌串成了 “踏实”。
她舀了一勺银耳羹放进嘴里,温热的甜意从舌尖滑到胃里,连带着眼眶也热了。“我就是怕…… 怕辜负大家。” 她小声说,眼泪滴在碗沿上,“你放下公司的事陪我准备,李师傅张师傅熬夜打磨,小张莉莉老周忙前忙后,还有乔治先生、老卡尔…… 要是我没拿到奖,大家的努力不就白费了?”
“傻姑娘。” 陆沉伸手擦掉她脸颊的眼泪,指腹带着他惯有的体温,“努力从来不会白费。你看这三个月,我们一起把‘和解’胸针变成了‘传承与新生’,一起找回了被截走的粉钻,一起把非遗技艺的故事装进了作品里 —— 这些过程,比一个奖项更珍贵。就算最后没拿到奖,我们也让评委看到了中国非遗的美,看到了‘浅沉’的初心,看到了你的才华,这就够了。”
他拿起丝绒托盘里的项链,轻轻放在林浅的掌心:“你摸摸它,感受一下 —— 这上面有你爸爸的温度,有李师傅张师傅的手艺,有我们所有人的心思。它不是一件‘要拿奖的作品’,它是我们一起‘用心做的事’。明天你带着它去评审,不是去‘争奖’,是去‘分享’—— 分享中国非遗的故事,分享我们对设计的热爱,这样就够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闪婚三个月,前夫竟是我顶头上司请大家收藏:(m.zjsw.org)闪婚三个月,前夫竟是我顶头上司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