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山的晨雾总比山下迟散一个时辰。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絮,落在圣灵寺九层塔楼的铜铃上时,班哲已经抱着三岁的儿子阿辰,站在观星台的白玉栏杆前。小家伙肉乎乎的手攥着父亲的衣角,眼睛却直勾勾盯着远处云雾里若隐若现的“白马崖”——那是灵台山禁地,也是师父杨石曾说过的“圣灵珠沉睡之地”。
“爹,阿爷说那里有会发光的马,是真的吗?”阿辰的声音带着孩童特有的软糯,刚落音,观星台西侧的古柏后突然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班哲瞬间绷紧脊背,左手下意识将阿辰护在身后,右手指尖凝起淡青色的灵力——这是师门共生术的基础起手式,他练了十二年,早已如呼吸般自然。
树后走出的是阿彪,二十六岁的汉子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劲装,肩上扛着半捆刚砍的青竹,见班哲这副戒备模样,忍不住咧嘴笑:“你这警惕性,跟师父年轻时一模一样。”他放下竹捆,走到栏杆边,顺着阿辰的目光望向白马崖,“不过你还真别笑他,我昨儿夜里值夜,瞧见崖那边闪过一道白光,像极了典籍里说的‘圣灵初醒’的征兆。”
班哲眉头微蹙。他知道阿彪从不说谎,尤其是关乎灵台山的事。两人正说着,观星台入口处传来脚步声,杨石拄着一根嵌有墨玉的木杖走来,身后跟着圣灵寺的方丈玄空。老方丈穿着灰布僧袍,手里捻着一串沉香念珠,目光落在白马崖的方向,神色比往日凝重许多。
“你们俩来得正好。”杨石的声音带着岁月沉淀的沙哑,他抬手拍了拍班哲的肩,“玄空大师今早观天象,发现‘灵台星’与‘圣灵星’连成一线,这是百年难遇的异象,恐怕与白马崖下的秘藏有关。”玄空接过话头,念珠转动的速度快了几分:“老衲昨夜翻阅寺中秘卷,发现一则上古记载——灵台山本是‘白马圣族’的发祥地,千年前圣族为护圣灵珠,与邪魔大战三日,最终将珠封印于白马崖下,以圣族血脉为引,代代守护。”
这话让班哲和阿彪都愣住了。他们在灵台山修炼多年,只知圣灵珠是师门至宝,却从未听过“白马圣族”的渊源。阿辰似懂非懂地拉着杨石的衣角:“阿爷,圣族的人是不是都像爹一样会发光的法术?”杨石蹲下身,摸了摸孙子的头,眼神里满是复杂:“圣族的术法,比我们现在练的共生术要厉害得多。只是千年来,圣族血脉逐渐稀薄,术法也遗失大半,如今能找到的,只剩圣灵寺藏经阁最顶层的《白马秘录》了。”
玄空站起身,看向班哲和阿彪:“方丈院的藏经阁已为你们敞开,接下来三个月,你们要做的,就是从《白马秘录》里找到共生术与圣灵珠秘术的融合之法。这不仅是你们的机缘,更是灵台山的传承之责。”
班哲低头看了看怀里的阿辰,又望向远处的白马崖,指尖的灵力不自觉地变得更凝实。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的修炼之路,将不再只是个人的精进,而是承载着千年传承的“薪火”。阿彪则攥紧了拳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他盼着能早日掌握更强的术法,更盼着能在这条路上,遇到那个能与自己并肩的人。
当天下午,班哲和阿彪跟着玄空走进了藏经阁顶层。这里没有窗户,只有一排排嵌着夜明珠的书架,书架上的典籍大多用兽皮制成,封面印着奇特的白马图腾。玄空从最里面的书架上抽出一卷兽皮,递给班哲:“这是《白马秘录》的核心卷,里面记载了圣灵珠的本源之力——‘共生’并非简单的灵力共享,而是与天地、与万物的血脉相连。”
班哲接过兽皮,指尖刚触碰到表面,就感觉到一股温暖的灵力顺着指尖涌入体内,与他自身的共生术灵力瞬间交融。阿彪凑过来看,只见兽皮上的白马图腾突然亮起,化作一道虚影,在空气中缓缓奔跑。玄空轻声道:“这是圣族的‘图腾显灵’,只有心怀敬畏、血脉纯净之人才能触发。你们能看到,说明你们与圣族有着不解之缘。”
接下来的日子,班哲和阿彪便泡在了藏经阁里。班哲白天研读《白马秘录》,晚上则回到住处,将学到的内容与妻子阿莫分享。阿莫也是杨石的弟子,擅长草药与阵法,她总能从女性的细腻视角,为班哲提出新的思路。阿彪则常常一个人在藏经阁待到深夜,他性子急躁,但在术法上却有着惊人的天赋,往往能在班哲陷入瓶颈时,提出大胆的假设。
这天傍晚,班哲正对着一段关于“圣灵珠与人心相印”的记载皱眉,阿彪突然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看这里,‘珠随心动,术由心生’,是不是说,共生术要和圣灵珠秘术融合,关键不在招式,而在心境?”班哲眼前一亮,他想起师父曾说过,共生术的最高境界是“以己之心,融万物之心”,若能将这份心境与圣灵珠的本源之力结合,或许真能突破现有术法的桎梏。
两人正讨论得热烈,藏经阁的门突然被推开,一个穿着浅粉色衣裙的女子走了进来。她手里抱着一摞刚整理好的典籍,看到班哲和阿彪,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一个温柔的笑容:“抱歉,打扰两位师兄了,我是负责整理藏经阁的弟子林月,方丈让我把这些典籍送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白马大祭师请大家收藏:(m.zjsw.org)白马大祭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