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帐内,烛火跳动,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案上摊着三张泛黄的图纸:一张是灵武周边商道图,用红笔标注着从河西、西域来的三条主要商路;一张是临时互市的摊位分布图,每个摊位旁都写着商人的籍贯与主营货物;还有一张是盐州盐池位置图,五原盐池、乌池等主要盐池用黑墨圈出,旁边标注着每日的产盐量。江若湄将最后一摞账册轻轻置于案边,刚要退下,却被李倓叫住:“江主簿留下,你熟悉互市账目,正好一起商议。”
“主簿”二字让江若湄微微一怔,随即脸颊泛红,连忙躬身应下。此时李泌已指着商道图叹气:“安禄山占了洛阳,江淮漕运被叛军阻断,如今灵武的粮草、军械、布匹全靠这几条商道支撑。互市一乱,商队撤离,便是断了咱们的血脉 —— 去年寒冬,朔方军靠挖野菜充饥的日子,你我都还记得,难道还要再经历一次?”
“何止是断血脉。” 李倓指尖点在互市分布图上用红点标记的位置,“你看,这些强买事件全集中在神策军营地附近,李辅国是想借此事逼我交出互市控制权。更棘手的是物价混乱 —— 昨日回纥商人来卖战马,军需处给的价是五十匹细绢一匹;今日突厥商人来,却被压到四十匹,还说‘突厥人的马不如回纥的好’。传出去,谁还肯相信咱们的互市公平?往后怕是连一匹战马都买不到了。”
“《关市令》早有定规。李泌从案角翻出一卷泛黄的残册,上面写着“开元二十五年修订”的字样,记载了唐朝与突厥互市的详细规定:‘官司先与蕃人对定物价,书于券契’,以及‘四面穿壍立篱,遣人守门,禁百姓妄入’,这些措施反映了唐朝对边疆互市的严格管理。只是如今仓促设市,竟把祖宗的规矩丢了,才酿成今日的乱局。”
这话如醍醐灌顶,让李倓眼前一亮。他起身取过纸笔,笔尖在纸上疾走:“临时之法终究镇不住场面,既然如此,便索性设立正式机构。我想请奏父王,在灵武正式设立互市司,专门管理商队交易,再定三条规矩,彻底解决眼下的混乱。”
江若湄凑上前,见他在纸上写下 “官方估价” 四个大字,眼睛一亮:“殿下是想仿长安西市署的法子?我父亲曾在西市做过账房,据他所述,西市设有专门的平准署负责物价管理。每日卯时,市令、市丞与商人代表会共同核定诸物价值,并将结果写在木牌上悬于市门之上,确保百姓和商人都能按照官方核定的价格进行交易,从而避免了交易中的争执。”
“正是。” 李倓笔尖不停,在 “官方估价” 下写了一行小字,“第一规,设估价台于互市中央,每日卯时由户部派一名主事、兵部派一名参军,会同商队推选的三名代表(粟特、于阗、回纥商人各一名)共同核定物价,按‘估较’之制刻在木牌上悬于市口。绢帛分上、中、下三等:上等为八梭蜀锦,中等为普通细绢,下等为粗绢;粮草、香料、战马亦各分三等,明码标价,杜绝压价欺商、随意调价。” 他想起曾在《通典》中看到的唐代估价制度,尚书省定的 “省估” 以市司估价的 2.5 倍确定,正好可用于军需折算 —— 如市司估战马五十匹需细绢一匹,军需处按省估之半(二十五匹)拨付,既合制度,又节开支,且令商人满意。
“第二规,以绢帛、盐引为主要交易凭证。” 李倓指向盐州盐池图,指尖落在五原盐池的位置,“盐州盛产食盐,如今虽有吐蕃游骑在边境骚扰,但咱们仍牢牢控制着五原盐池、乌池等主要盐池,每日可产盐五千斤。可仿第五琦的榷盐法,印制盐引 —— 一引可换盐五十斤,商人既可用绢帛直接换货物,也可持盐引到盐池兑换食盐,再转卖到河西、西域。” 他知道安史之乱后,朝廷正是靠第五琦的榷盐法补充军饷,盐引虽在宋代才普及,但唐代已有 “盐券”“盐钞” 等类似信用票据,如今稍作改良,正好能解决商人携带大量绢帛赶路的不便 —— 绢帛沉重,易受潮、遭劫;盐引轻便,可异地兑换,商人自当乐意。
江若湄闻言眼睛更亮,连忙从账册中翻出一张记录:“殿下所言极是!现存绢帛三十万匹,按一引两匹细绢计,可发行盐引十五万引,折合七百五十万斤盐,足供三月交易。且盐是必需品,商人持盐引绝不会吃亏 —— 去年河西一带盐价涨了三成,一斤盐能换半匹粗绢呢!”
李倓颔首,继续写下第三规:“亲卫驻守,划清商区与军营界限。从两百亲卫中抽调五十人驻守互市四门,另从户部调十名吏员负责登记。凡入内交易的士兵,需持本队将领签发的‘交易牌’,登记姓名、军籍、所需货物后才能进入;交易时需按估价台的定价付款,不得强拿硬要。神策军与朔方军一视同仁,再敢强买者,当场拿下,交郭子仪将军按军规处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中兴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唐中兴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