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拂毗延拿起弩箭,仔细查看了弩机的结构,眼中闪过精明的光芒:“牛角不难,老夫的商队每月从龟兹、于阗运来的牛羊不下千头,牛角、牛皮都有库存。只是…… 殿下需要多少?”
“每月至少千斤。” 李倓沉声道:“若能按时供应,互市司可提供三项优惠:一是盐引兑换比例提高一成,二是香料交易免税半年,三是优先安排商队与唐军结算。”
康拂毗延眼睛一亮,这三项优惠可比单纯卖牛角划算多了。他当即拍着胸脯道:“殿下放心!从下月起,老夫每月送一千五百斤牛角到兵器坊,保证都是上好的水牛角,没有一根次品!”
“康队正果然爽快。”李倓笑着递上一份契约,“这是互市司拟定的契约,上面写明了供应数量和优惠条款,康队正可仔细看看。”
康拂毗延接过契约,大致扫了一眼,便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又盖了家族的银印:“殿下是老夫信得过的人,何须细看?只是……” 他压低声音,“贺兰进明近日派人去西域,想垄断牛羊贸易,老夫怕是会遇到些麻烦。”
李倓眼中闪过厉色:“康队正放心,我会让郭子仪将军派一队骑兵护送商队,若贺兰进明的人敢阻拦,便就地拿下!另外,互市司会给你的商队发放特制的通关文牒,沿途关卡不得刁难。”
康拂毗延大喜,连忙躬身道谢:“多谢殿下!老夫这就派人去西域调货,定不耽误兵器坊的用度。”
送走康拂毗延,郭子仪忍不住问道:“殿下,这改良弩箭的图纸,真是从诸葛连弩残图改来的?”
“正是。” 李倓点头,语气随意道:“去年在长安,偶然得了一本残破的《诸葛武侯兵书》,上面有连弩草图,我便让工匠依唐军习惯改良,没想到效果竟这般好。” 他刻意模糊了现代知识的来源,毕竟 “诸葛连弩” 的名头在唐代早已流传,用这个做借口,既不会引起怀疑,又能彰显改良的合理性。
李光弼走到弩箭旁,拿起一把反复查看,忽然道:“殿下,这弩箭不仅能对付骑兵,还能用于守城。太原城防坚固,若在城墙上布置百架此弩,史思明的叛军即便来攻,也讨不到好去。”
李倓心中一动,太原保卫战的阴影在脑海中闪过 —— 前世史思明曾率重兵围攻太原,若不是李光弼用诈降计拖延,太原险些失守。如今有了改良弩箭,或许能改变这场战役的走向。“李将军所言极是,我已让兵器坊加快进度,争取下月量产五百架弩箭,优先调往太原。”
郭子仪补充道:“我会从朔方军工匠中挑五十人支援临时兵器坊,保量产顺利。再者,弩箭箭矢亦需改良,普通箭簇穿透力弱,当以精铁打造三棱箭簇。”
“此事我已安排。”李倓指向兵器坊,“张五郎与李顺已在试制精铁箭簇,所用为河西运来之铜铁合金,硬度较普通铁箭高两成。”
夕阳西下时,校场上的试射仍在继续。亲卫们轮流使用改良弩箭,熟悉上弦和瞄准的技巧,不时传来阵阵欢呼。郭子仪和李光弼则在一旁商议着弩箭的部署计划,时而争执,时而点头,气氛热烈。
李倓伫立在高台之上,目光掠过那忙碌奔走的士兵与工匠,一股成就感如潮水般在心底翻涌。从梯形营垒到艾草驱寒,从互市司设立到改良弩箭,每一步都在朝着改写历史的方向前进。而这改良弩箭,不仅是军事上的突破,更是应对贺兰进明和叛军的重要筹码 —— 有了足够的武器,才能在接下来的太原保卫战中占据主动。
周俊走到高台上,递来一封密信:“殿下,江主簿从灵武发来急报,御史台已查明,崔嵩案中的假供词,是贺兰进明的亲信伪造的,只是此人已逃到河西,怕是难以追捕。”
李倓接过密信,眉头微微蹙起。贺兰进明的势力果然根深蒂固,即便在御史台也能安插人手。他将密信收好,目光重新投向校场:“逃了便逃了,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弩箭和兵力,不怕他兴风作浪。告诉江主簿,加快《盐池账籍法》的推行,确保盐引供应,不能让康拂毗延的商队断了货源。”
周俊领命而去,李倓凝眸远眺,那奔腾不息的黄河在夕阳的映照下,宛如一条金色的巨龙蜿蜒流淌。他知道,改良弩箭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范阳的离间计、太原的保卫战、睢阳的救援…… 每一步皆充满挑战,然只要手握可靠武器,身旁有忠诚盟友,便无跨不过之难关。
当晚,临时兵器坊的炉火依旧明亮。张五郎和李顺带着工匠们连夜赶工,拆解、组装、调试,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李倓也留在坊内,不时提出建议,比如在弩臂上加装防滑纹,在弩机上刻上刻度以便瞄准。工匠们见殿下如此重视,干劲倍增,敲打声、锻造声直至深夜方渐渐停歇。
次日清晨,第一批量产的十架改良弩箭完成。李倓让人将它们送往太原,同时附上一封书信,详细说明弩箭的使用方法和保养注意事项。李光弼收到弩箭后,立刻组织士兵训练,反馈回来的消息称,士兵们上手极快,三日内便能熟练使用,射程和穿透力都远超预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中兴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唐中兴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