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作?” 贺兰进明追问,“李相不妨说说,这细作姓甚名谁,在燕军担任何职?若说不出来,便是欺君之罪!”
“细作身份隐秘,若贸然泄露,恐有性命之忧。” 李泌神色坦然,目光直视肃宗,“臣愿以全家性命担保,情报绝无虚假。且太原守军疲惫,李光弼将军昨日还奏请暂缓攻势,若能待叛军内讧再行出兵,方能事半功倍。”
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肃宗身上。肃宗摩挲着信纸,心中五味杂陈 —— 他既不信叛军会内讧,又忌惮李泌以全家性命作保;既想尽快收复失地,又担心贸然进攻会遭遇惨败。良久,他才缓缓开口:“此事容后再议,李泌,你且退下。”
退朝后,李泌刚走出紫宸殿,就被贺兰进明拦住。“李相真是好本事,为了保李倓,竟不惜自毁声誉。” 贺兰进明压低声音,眼中满是怨毒,“只是你以为这样就能护住他?迟早有一天,我要让你们师徒二人身败名裂!”
李泌淡淡瞥了他一眼:“贺大人还是多关心关心自己吧。睢阳之战的旧账,陛下还没忘呢。” 说罢拂袖而去,留下贺兰进明在原地气得浑身发抖。
三日后,盐州官署。李倓接到了李泌的回信,信中只写着 “情报已呈,陛下未置可否,勿忧”,却字未提修改密信、朝堂对峙之事。但李倓何等聪慧,结合周俊从灵武驿卒口中探得的消息,已然猜到了全貌。
“先生竟为我揽下了所有责任。” 李倓摩挲着信纸,眼眶微热。他与李泌相识多年,从最初的君臣,到如今的知己,李泌总是在他最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这份情谊,远比任何封赏都珍贵。
江若湄端着刚沏好的茶进来,见他神色凝重,轻声问道:“殿下,灵武那边出了什么事?”
李倓将信递给她,苦笑道:“我预见到安庆绪年内会弑父,本打算利用这一事件为唐军争取喘息的机会,却未曾料到这几乎让我引火烧身。若非先生的力保,我恐怕早已被贺兰进明所参倒。”
江若湄看完信,眉头紧锁:“贺兰进明屡次构陷殿下,此次未遂,必不甘休。须速加固盐州城防,扩充弩箭工坊,若叛军内讧,可趁机支援前线。”
“你说得对。” 李倓点头,“即刻传令,崔希逸率部加固城防,复从粟特商队中招募熟知西域地形者,以备不时之需。另外,让弩箭工坊加快进度,务于年底前造改良弩箭两千张。”
就在此时,周俊匆匆进来,递上一封密报:“殿下,李光弼将军送来急报,史思明已在太原城外筑起营垒,昼夜攻城,我军粮草即将告急!”
李倓接过密报,指尖微微颤抖。太原是唐军在河北的重要据点,一旦失守,叛军便可长驱直入,威胁灵武。他抬头望向窗外,盐州的天空湛蓝如洗,可远方的太原却已是烽火连天。
“江若湄,” 李倓沉声道,“你即刻组织商队,将三万石粮草、一千五百张改良弩箭送往太原。崔希逸,调精兵两千护送,务十日内抵达!”
“是!” 两人齐声应诺。
送走江若湄与崔希逸,李倓独自登上盐州城楼。秋风瑟瑟,吹动他的衣袍,远处盐池在阳光下泛着粼粼银光,粟特商队的驼铃声隐隐传来。他知道,安庆绪弑父后,燕军陷入混乱,唐军抓住这一时机,成功反攻。但在此之前,他们必须守住太原,守住盐州,守住这来之不易的希望。
而此时的灵武紫宸殿内,肃宗正与李辅国议事。御案上摆着面对安史叛军的围攻,太原战事告急,肃宗对李泌坚持叛军会内讧的判断感到忧虑,李光弼的急报详细描述了太原城的严峻形势,而李泌的密信则建议继续等待叛军内部的分裂。
李辅国躬身道:“陛下,李泌此举怕是为了给李倓争取时间。建宁王在盐州声望日隆,又掌控着盐池与商道,若再让他立下战功,恐难制衡。不如调他回灵武,另派官员督运粮草?”
肃宗沉吟片刻,摇了摇头:“如今盐州与粮道皆需得力之人掌控,李倓虽有才干,却无兵权,翻不起大浪。且太原战事吃紧,粮草与箭矢皆需盐州支援,此时调走李倓,恐误大事。”
李辅国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躬身又道:“那李泌的密信,陛下打算如何处置?”
“暂且搁置。” 肃宗拿起急报,“传旨,令郭子仪率朔方军驰援太原,再令李倓加快粮草与箭矢的调拨,务必保住太原!郭子仪,作为朔方节度使,曾以少胜多,守城艺术的极致,成功抵御了叛军的围攻。”
夜色渐深,盐州官署的灯火依旧明亮。李倓正在地图上标注粮草运输的路线,周俊匆匆进来,递上一封李泌的密信:“殿下,李相送来急信,称陛下已令郭子仪将军驰援太原,以确保战略要地不失,同时催促我们加快粮草的调拨,以支持前线的军事行动。”
李倓接过密信,心中了然。尽管肃宗对叛军内讧的情报持怀疑态度,但鉴于太原之战的重要性,他不敢冒险,决定调兵增援太原。他提笔给李泌写了封回信,提及盐州粮草与箭矢已启程送往太原,又说已做好应对叛军内讧的准备,末尾写道:“先生保重,倓定不负所托。”
放下笔,李倓望向窗外的明月。他深知,一场更为剧烈的风暴正逼近,太原的战事和安庆绪的弑父行为,将深刻地重塑唐朝的命运。而他,必须在这场风暴中站稳脚跟,为大唐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窗外的驼铃声再次响起,清脆如碎玉,坚定似磐石,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坚守与希望的故事。
喜欢大唐中兴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唐中兴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